1.gc?算法算法㷨Դ??
2.控制gc是怎么玩的
3.图论中gc是什么意思?
4.gc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5.golang 垃圾回收、三色标记法、源码原理写屏障
gc?算法算法㷨Դ??
G1 – Garbage First(垃圾优先算法)
主要目标为将停顿时间与分布预期化与可配置化,作为一款软实时垃圾收集器,源码原理可设置停顿时间指标,算法算法如任意1秒内停顿不得超过5毫秒。源码原理益盟行业板块源码通过将堆划分为多个小堆区,算法算法实现增量式收集,源码原理每次只处理部分小堆区。算法算法并发阶段估算存活对象数,源码原理以垃圾最多的算法算法小堆区优先收集。为了启用G1收集器,源码原理使用命令行参数。算法算法
在初始的源码原理fully-young模式下,未执行过并发阶段,算法算法仅年轻代堆区中的存活对象被复制到存活区。复制过程称为转移,与年轻代收集器类似。并发标记通过快照方式标记存活对象,用于回收集选择。阶段包括初始标记、根区域扫描、并发标记、再次标记与清理,其中初始标记与清理阶段会暂停应用线程。并发标记与其他阶段可并发执行,减少停顿时间。
G1收集器通过多个专用worker线程执行最繁重的GC任务。在转移暂停期间,执行一些琐碎活动。日志描述了worker线程的行为。
并发标记阶段,通过对象存活信息构建小堆区的存活状态,选择回收集。阶段分为初始标记、江湖婚庆门户系统源码根区域扫描、并发标记、再次标记与清理。初始标记阶段标记直接可达对象,根区域扫描标记可达存活对象,并发标记遍历对象图并标记可达对象,再次标记阶段短暂停顿完成标记过程,清理阶段进行额外清理工作。并发标记可减少停顿时间。
G1收集器的转移暂停分为纯年轻代模式与混合模式。纯年轻代模式中,年轻代与部分老年代小堆区被清理。混合模式在并发标记后,清理年轻代与一部分老年代区域,基于规则与历史数据决定启动时机与具体数字与顺序。在混合模式下,G1使用Remembered Sets支持小堆区独立回收,记录外部指向本区的引用,以确定存活性。
Remembered Sets记录了从外部指向小堆区的引用,作为附加GC根。在并发标记过程中,老年代中的垃圾对象被忽略,即使有外部引用指向他们。G1收集器的转移暂停包括纯年轻代模式与混合模式,混合模式下通过Remembered Sets支持小堆区独立回收。日志描述了不同模式下的行为与具体操作。
总结,G1垃圾收集器为HotSpot中的先进产品级垃圾收集器,适用于大内存、低延迟场景。通过多个阶段与混合模式,实现高效回收与预期停顿时间。G1收集器通过初始标记、eclipse如何关联源码包根区域扫描、并发标记、再次标记与清理阶段,实现垃圾收集与低停顿时间。Remembered Sets用于支持小堆区独立回收,减少并发标记与转移暂停时间。选择G1收集器时,需考虑系统特性与性能需求。通过实践与调整,可实现最佳性能与效率。
控制gc是怎么玩的
1. 什么是gc
GC是Garbage Collection的缩写,即垃圾回收。它是一种自动化内存管理的机制,主要用于释放无用的对象,以便在循环使用内存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在Java开发中,G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对代码的效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上,掌握好GC的玩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2. GC玩法
玩GC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包括:
对象的生命周期;
GC算法的实现原理;
GC的配置参数。
掌握这三个关键点,就可以更好地控制GC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Java应用和应用场景,在GC的玩法上也有不同的特点和技巧。
3. 对象生命周期
Java应用中的对象有三种不同的生命周期。
短期生命周期:指在函数中创建的一些局部变量,当函数执行完毕,属于这个生命周期的对象就会被销毁。
中期生命周期:指在函数中创建的一些成员变量或者静态变量,这些对象生命周期较长,直到程序执行完毕才会被销毁。rsa512 加密 源码
长期生命周期:指在内存中存在时间最久的一类对象,一般称之为持久化对象。这些对象通常是被放入到堆内存的永久区中,如JVM中的类、方法等。
4. 垃圾回收算法
当前比较常用的GC算法主要有两种:
引用计数算法:通过在内存分配时维护一个对象的引用数,在对其引用减为0时,就将其标记为垃圾对象并回收。
标记清除和标记压缩算法:通过分配内存时给每个对象打上标记,当对象不可达时,就将其标记为垃圾对象并回收。
两种算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需求配置不同的算法。
5. GC配置参数
在Java应用开发中,通过指定JVM的命令行参数来控制GC算法和其行为。这些参数会影响到GC的速度、堆空间大小、日志输出等。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优化:
设置GC算法:通过命令行参数来指定不同的GC算法。
设置堆空间大小:通过-Xmx与-Xms参数来设置堆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GC的频率和速度。
设置GC日志:通过-Xloggc参数来设置GC输出日志,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GC算法的状态和性能。
设置对象的生命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象的创建和销毁时机,以便更好地控制GC的行为。
6. GC玩法总结
通过对GC的生命周期、算法、配置参数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玩转GC,以减少内存泄漏、提高应用稳定性和性能。要玩好GC,需要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输入法源码apk多做实验,不断优化和调整GC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7. 总结
作为Java开发的重要话题之一,GC在实际开发中也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学习GC的原理和配置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GC的工作原理,优化代码和应用的性能。
图论中gc是什么意思?
在图论中,gc是一种图形类问题。它是指一种基于寻找最小斯坦纳树的算法。斯坦纳树是指一种最小生成树,可以连接图中的所有顶点。gc算法是一个复杂的算法,可以在任意带权图中找到最优斯坦纳树。由于它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gc算法从图的初始状态开始,通过一系列迭代来逐步寻找最小斯坦纳树。在每个迭代中,算法会选定当前状态下的一个顶点,以及所有与该顶点相邻的边。然后,在去掉这些边后,寻找将该顶点连接到已经选择的顶点集合中的最小边。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gc算法最终可以将找到的顶点转化为斯坦纳树的最小集合。
gc算法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电信、运输和网络系统等领域。在电信领域,gc算法用于建立有向图中的最小功率消耗的通信网络。在运输领域,gc算法可以用于规划纵向和横向运输路线,以及制定配送计划。在网络系统中,gc算法可以被用于生成最小集合、最短路径、最大流和解决其他复杂的优化问题。
gc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GC机制介绍
GC机制,即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是自动管理Java内存的一种方法。JVM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减少内存泄露并减轻程序员的工作负担,引入了GC机制。JVM内存分为5部分: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方法区和堆。前3部分是线程私有的,内存分配和回收是确定的;后2部分是动态分配的,GC主要关注这部分内存。
垃圾回收算法
GC算法主要包括引用计数法、可达性分析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复制算法和标记-整理算法。
引用计数法是通过计数器来追踪对象的引用,当引用失效时对象被标记为可回收。此法实现简单,效率高,但无法处理循环引用问题,且增加和减少计数器带来额外开销,现已不再使用。
可达性分析法通过GC Roots对象作为起点,追踪引用链,未被引用链连接的对象被视为可回收。
标记-清除算法在标记阶段标记所有存活对象,清除阶段回收标记的不可用对象。此法效率不高,且留下内存碎片。
标记-复制算法将内存分为两部分,每次只使用其中一部分,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部分,再清除当前部分。此法实现简单,运行效率高,但内存利用率不高。
标记-整理算法标记存活对象,然后将它们向内存一端移动,回收边界外内存。此法提高内存利用率,并适合老年代回收。
分代收集根据对象的存活时间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采用不同的回收算法,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标记-整理算法。
垃圾回收器
常见的垃圾回收器包括串行收集器、并行收集器、并发收集器、CMS收集器和G1收集器。
CMS收集器基于标记-清除算法,使用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和并发清除阶段回收内存。
G1收集器是JDK 9的默认收集器,没有新生代和老生代概念,采用着色指针技术,实现高效率回收。
内存溢出解决方案
解决内存溢出问题,可以修改JVM启动参数,检查错误日志,代码走查和分析,使用内存查看工具动态监控内存使用情况。
内存溢出常见原因包括加载数据量过大、集合类引用未清除、死循环或循环产生过多重复对象、第三方软件BUG或JVM启动参数设置过小。
JVM调优
JVM调优主要涉及调整启动参数,如-Xmx、-Xms、-XX:MaxNewSize、-XX:MaxTenuringThreshold、-XX:PretrnureSizeThreshold、-XX:NewRatio、-XX:SurvivorRatio等参数,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调优参数需根据业务场景和硬件配置合理设置,避免频繁Full GC影响性能。
golang 垃圾回收、三色标记法、写屏障
垃圾回收简称GC,其核心是自动释放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资源。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包括引用计数、标记-清除以及分代收集。引用计数通过跟踪每个对象的引用计数来决定是否释放;标记-清除算法从根节点开始遍历引用链,标记所有引用的对象,未被标记的对象将被回收;分代收集则根据对象生命周期的长短将其划分到不同的代空间中,采用不同的回收算法和频率。
在Go语言早期版本中,使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暂停用户程序(STW),这严重降低了程序执行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Go语言从1.5版本开始引入了三色标记法,并结合屏障技术,大幅缩短了STW时间,实现了用户程序与垃圾回收过程并行。
三色标记法通过将对象抽象为三种颜色:白色、灰色、黑色,以标记和清除过程。初始所有对象为白色状态,从根节点开始遍历,将访问到的对象标记为灰色并放入待处理队列,然后遍历所有灰色对象,将其变黑,并将所引用的对象变灰加入队列。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至队列为空。白色对象未被标记,因此被视为垃圾对象。根节点主要指执行GC时刻的所有全局对象和栈上的对象(函数参数与内部变量)。
在标记过程中,如果用户程序在修改对象引用关系时,可能会导致问题出现,如在A对象已标记为黑色后,用户修改引用关系,导致GC扫描处理不完全,进而出现错误的垃圾对象清理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实现三色不变式,防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场景出现。实现方法是通过写屏障,即在编译期间生成代码,拦截内存读写操作,并在操作前执行一个hook函数。Go语言通过Dijkstra插入写屏障和Yuasa删除写屏障来实现这一功能。尽管基于性能和实现复杂度的考虑,Go语言并未对栈空间对象使用写屏障。
写屏障分为Dijkstra插入写屏障和Yuasa删除写屏障。Dijkstra插入写屏障在堆对象增加引用对象时,先将引用对象标记为灰色,确保黑色对象不会引用白色对象,满足强三色不变式。然而,栈空间对象缺乏写屏障,可能导致黑色栈对象引用白色对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在一轮标记完成后,开启STW重新标记栈区对象。Yuasa删除写屏障则在删除引用对象时,针对白色对象将之标记为灰色,满足弱三色不变式。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两个缺点,其中一个反例展示了在不扫描整个栈区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导致某些对象被错误地删除。正确的情况是,先扫描整个栈集合,使所有对象成为黑色,以保证即使删除引用后对象不会被清除。
混合写屏障技术在Go 1.8版本引入,旨在结合两种写屏障的优点。栈区采用单个扫描策略,无需STW整个程序,而堆区则采用删除写屏障和插入写屏障策略,确保在GC过程中对象状态的正确性。
GC的触发时机包括堆内存分配达到控制器计算的触发堆大小(由GOGC环境变量控制)和距离上一次垃圾回收超过一定阈值(由runtime.forcegcperiod变量控制,默认为2分钟)。此外,还有一种名为gcTriggerCycle的条件,用于在满足特定要求时启动新一轮GC。手动触发GC可以通过调用runtime.GC()函数实现。
2025-01-17 09:35
2025-01-17 09:27
2025-01-17 09:27
2025-01-17 09:15
2025-01-17 08:16
2025-01-17 07:42
2025-01-17 07:15
2025-01-17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