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
或許我已不再是小說選摘間諜或臥底,但我絕對是清告個幽靈。
我怎麼可能不是或許呢?畢竟我頭上有兩個洞,洞裡頭滲出黑色墨水,已不幽靈而我就用那墨水寫下這些字。再間多麼奇妙的諜或但絕對個文字说明源码狀況啊,雖然我已經死了,臥底卻仍在樂園的小說選摘小房間裡寫著這些句子。這勢必使我成為幽靈寫手吧,清告因此我很輕易——哪怕有點令人發毛——把我的或許筆浸入從那雙孔湧出的墨水中。那兩個洞一個是已不幽靈我自己鑽的,一個是再間我最好的朋友兼血盟兄弟阿邦鑽的。阿邦,諜或但絕對個把槍放下。臥底你只能殺死我一次。小說選摘
倒也未必。我仍然是個雙面人和雙心人,其中一張臉和其中一顆心或許還是完整的。有兩顆心,我便能夠從雙方角度看待任何議題,儘管我曾經往臉上貼金,以為這是種天賦,可現在我已明白它其實是種詛咒。有兩顆心的人除了是變種人之外,還會是什麼?也許甚至算怪物。對,我承認!我不只是一個,而是兩個。不只是我,而是你。不只是我,而是我們。
你問我我們應該怎麼稱呼,我們已經度過很長一段沒有名字的日子。我猶豫著,沒有直接回答你,因為我習慣不直接回答問題。我有很多壞習慣,每次有人強制戒除我一個壞習慣——我從未心甘情願地放棄這種事——我總是會哼哼唧唧、眼淚汪汪地重拾舊習。echarts源码网站
且拿這些文字為例好了。我在寫字,而寫字是最壞的習慣。當大部分的人努力榨取他們的人生,為五斗米折腰,邊享受陽光邊吸收維生素D,獵捕同類好跟對方繁衍或純粹交配,並拒絕思考死亡的事,我則在樂園一角用紙筆消磨時間,變得愈來愈蒼白瘦弱,挫敗像水蒸氣一樣由我頭頂冒出,悲慟的汗水黏在我身上。
我可以告訴你我護照上的名字是什麼:武名。我預期要來巴黎這裡時就給自己冠上這個名字。巴黎,或者如我們的法國老師們教我們的說法:光之城。阿邦和我搭乘由雅加達起飛的班機,在晚上抵達機場。我們一跨出飛機就感到如釋重負,因為我們來到了避難所,所有難民的狂熱夢想,尤其是那些不止淪為難民一兩次、而是已經歷第三回的人:一九五四年,我出生後九年;一九七五年,我還年輕且堪稱俊俏時;以及一九七九年,區區兩年前。是否真如美國人愛說的老話,「事不過三」?阿邦嘆口氣,然後把飛機上提供的眼罩拉下來蓋住眼睛。咱們只能期盼法國比美國好。
如果用海關人員來評斷國家的優劣,這個期盼只怕要落空了。檢查我護照的那個人就跟所有保全人員一樣面無表情,只是看看我的照片再看看我。他蒼白的臉似乎顯露不滿,因為某人竟准許我進入他心愛的國家,我這個沒有上唇又沒有留小鬍子來掩飾前述事實的男人。你是越南人,這個白人說道,這是mud源码蜀山我首度涉足我父親的祖國以來別人對我說的第一句話。
對!我是武名!我連同我能使出的最好法國口音,給了海關警察我最阿諛奉承的微笑,逢迎到有點咄咄逼人的程度。但我父親是法國人,也許我也是法國人?他的官僚腦袋消化了下這句陳述,並終於露出笑容時,我心想:啊!我用法語說了第一個笑話!但他說的是:不......你......絕對......不是......法國人。看......你的......名字......就知道。然後他在我的護照蓋上入境日期: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往檯面對側一甩,眼睛已經越過我的肩膀看向下一個懇求者。
我跟阿邦在護照查驗站的另一頭會合。我們終於踩在高盧的土地上了,這是我父親在他的教區學校裡教我稱呼法國的方式,因此這座機場是以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法國人夏爾.戴高樂命名,也就很適合了。這個英雄從納粹手中解放法國,同時繼續奴役我們越南人。啊,矛盾哪!人性永遠揮之不去的體臭!沒人能豁免,即使是每天洗澡的美國人或越南人,或是沒有天天洗澡的法國人。不論我們的國籍為何,我們都漸漸習慣自身矛盾的香味。
怎麼了?他說。你又哭了嗎?
我沒哭,我哭著說。我只是覺得終於回家,太感動了。
阿邦現在已經習慣我突如其來地掉眼淚了。他嘆口氣,牽起我的手。他的另一隻手拎著唯一的包包,是潇湘馆源码聯合國送的廉價粗布圓筒行李袋。他的行李袋在時尚度方面跟我的皮革包完全沒得比,那個皮革包是我從南加州的西方學院畢業時,我的昔日導師克勞德送我的。克勞德眼中含著淚光告訴我:我離開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去上耶魯大學時,我爸就送了我一個這樣的背包。
雖然他是個把審訊和暗殺視為家常便飯的中情局幹員,他對某些事還是很感情用事,像是我們的友情以及高級男士用品。我基於同樣的懷舊理由而緊緊抱著皮革包。儘管這背包並不大,不過就和阿邦的行李袋一樣,它也沒有裝滿。如同大部分的難民,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隨身物品,不過我們的行囊中裝滿夢想和幻念、創傷和疼痛、悲傷和失落,當然,還有鬼魂。由於鬼魂沒有重量,我們要帶多少就帶多少。
經過行李輸送帶時,只有我們沒有拖著行李箱,或是推著被行李和觀光客期待壓得喘不過氣的手推車。我們不是觀光客、僑民、返國者、外交人員或商務人士,或任何一類有頭有臉的旅客,不是,我們是難民,而我們在一架名為國際噴射客機的時光機器裡的乘坐經驗,不足以使我們在一座再教育營裡受苦的一年時光,或是在名為加朗島的印尼島嶼上的難民營度過的兩年時光,統統都一筆勾消。
我們已經習慣難民營中的竹子、茅草、泥巴、蠟燭,機場的观海源码头不鏽鋼、玻璃、地磚、強光讓我們暈頭轉向,我們走得緩慢而漫無頭緒,在尋找出口時不停撞上其他旅客。最後我們找到了,自動門滑開,我們來到國際線入境大廳巨大的天花板下方,一群人帶著期待的表情打量我們。
有個女人喊出我的名字。那是我的堂姑,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是我假裝是我堂姑的女人。在美國的那幾年,我以共產黨間諜的身分被安插在遭流放的南越軍隊寒酸的行伍中,期間我定期寫信給她,表面上寫的是我身為難民的個人苦難,其實是用隱形墨水寫下加密訊息,通報這支軍隊某些人的密謀詭計,他們希望能從共產黨的統治中奪回我們的祖國。
我們用理查.賀德的《亞洲共產主義與東方破壞模式》作為共同的密碼檢索本,而她的任務就是把我的訊息傳給阿敏——我和阿邦的血盟兄弟。我向她打招呼時既安心又慌亂,因為她知道阿邦現在不知道而且永遠都不能知道的事,也就是阿敏是間諜,我原本也是。他是我的上線,就算最後在那座再教育營裡,他成了我的刑求者,那對雙心人的我來說不也適得其所嗎?既然我的堂姑不真的是我的堂姑,那對雙面人來說不是很完美嗎?
她真的是阿敏的堂姑,看起來完全符合她在最後一封信裡所描述的自己:高、瘦、髮色烏黑。跟我想像中的她相比,相似之處僅此而已。我想像中的她是個中年人,因為從事裁縫工作而永遠彎著腰,對革命的奉獻讓她態度謙卑。然而,由她的身形和她手裡拿著的東西來判斷,這女人最親近的家人是香菸。她渾身散發菸味和自信,有了那雙看來不好惹的高跟鞋加持,她跟我一樣高,只不過她看起來還更高一些,因為她很苗條,還穿著曲線畢露的灰色針織連身裙,而且她的髮型高高聳起,這是她每天的標準行頭。多虧了法式時尚和使她看不出年齡的那一半亞洲基因,雖然我知道她應該已經五十幾歲了,但要說她將近四十歲也會有人信。
我的天啊!她抓住我的肩膀,嘴巴發出親吻的聲音,同時以迷人的法式招呼法,用她的兩側臉頰分別貼向我的兩側臉頰,我家鄉的法國人從未對我展現這樣的法式禮儀,包括我的法國父親在內。你們兩個需要新衣服,還有新髮型!
對,她絕對是法國人沒錯。
我用法語把她介紹給阿邦,但阿邦用越南話回應。他小時候像我一樣是念法語學校,但他痛恨法國人,純粹是為了我才會來這裡。法國人確實給了他學位,但除此之外他沒從他們身上得到任何好處,頂多只是使用他們規劃的馬路,而那也沒什麼值得感恩的,因為馬路能造出來靠的是阿邦的家人這類鄉下人做牛做馬。堂姑帶我們走向排班計程車時改說越南話,用我們語言最純粹、最經典的版本關切我們的旅程和艱辛,就像河內的知識分子在說話。阿邦默不吭聲。
他自己的方言融合了我們家庭源自的北方鄉村,以及西貢郊外的南方鄉村口音。他的父母是在一九五四年,也就是我們三次逃難經驗中的第一次,以天主教徒的身分從北方移居到南方的。
他保持沉默的原因可能是以自己的口音為恥,不過更可能是因為極度憤怒。來自河內的任何東西都可能是共產黨,而任何可能是共產黨的東西都絕對是共產黨,至少對像他這樣瘋狂的反共人士來說是如此。他甚至不感謝俘擄我們的共產黨給他的唯一贈禮,也就是「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這個教訓。那勢必表示阿邦和我現在是超人了。
妳是做什麼的?我們上了計程車後他終於開口,我們都坐在後座,堂姑夾在我們中間。堂姑用嚴厲譴責的眼神看著我,說:看來我的姪子沒說任何我的事。我是個編輯。
編輯?我差點嚷嚷出聲,不過及時克制住,因為我理應知道自己的堂姑從事什麼職業。為了找人贊助我們離開難民營,我寫信給她——這次沒有用密碼——因為她是我認識的唯一非美國人。她很可能會通知阿敏我來法國的事,不過我寧可選擇這項確切的事實也不想回美國,我在美國犯了好幾項罪行,雖然沒被逮到,但我並不引以為傲。
她講出一間我沒聽過的出版社名字。我靠做書維生,她說。多半是虛構文學和哲學類。阿邦從喉嚨裡發出的聲音表示他不是愛看書的人,他只看陸軍野戰手冊、八卦小報和我貼在冰箱門上的字條。如果堂姑真的是個裁縫的話,阿邦在她面前會更自在點,我很慶幸我沒跟阿邦說過任何關於她的事。
我想聽你們經歷的所有事,堂姑說。再教育還有之後的難民營。在你們之前我還沒遇見過曾接受再教育的人呢!
今天晚上不適合,親愛的堂姑,我說。我沒有告訴她在我的皮革包的活動夾層裡,除了一本紙頁泛黃、已經快散掉的賀德著作之外,還藏著我在再教育營裡受到強力脅迫而寫下的自白書。我甚至不確定我何必費事把自白書藏起來,因為全世界最不該讀到內容的人,也就是阿邦,對它的存在未顯露絲毫興趣。他和我一樣,在再教育營裡受到嚴刑逼供而寫下自白書。跟我不同的是,他不知道營區的政委就是他的血盟兄弟阿敏。政委沒有臉,他怎麼可能會知道呢?但阿邦說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屈打成招的自白只不過是謊言。他和多數人一樣,相信不論謊言重複再多遍,都永遠不會變成事實。而我和我父親,也就是神父,一樣相信反過來才是對的。
堂姑的公寓在巴黎十一區,緊靠著法國大革命的發源地巴士底。我們在黑暗中行經一根圓柱,它代表了巴士底在歷史上的地位。既然我曾經是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那麼這場如同斷頭台一樣確切地斬斷特權階級首級的事件,也可算是我的先祖了。下了高速公路進入市區,我現在真的感覺身處於法國,或甚至更美妙的是,身處於巴黎。四周是它狹窄的街道和高度與風格一致的建築,更別說店面上方的迷人字體,立刻能讓人聯想到明信片和像是《愛瑪姑娘》這類電影,我剛以留學生身分抵達洛杉磯不久後,就在一間美國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正如同我終究會發現的,巴黎的一切都很迷人,即使是它的妓女,即使是在星期天、在清晨、在午餐後、在八月,當所有商店都未開張的時候。接下來兩三個星期,這個詞我怎麼講也講不膩:「迷人」!我的家鄉和美國都難以用迷人來形容。以我的這個炎熱國家和熱血的民族來說,這個形容詞太溫和了。我們拒斥或引誘,但我們從不以魅力迷人;至於美國,想想可口可樂就知道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告白者(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同情者》全新續作)》,馬可孛羅出版
作者: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
譯者:聞若婷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和他的「雙面人」回來了!
阮越清睽違六年續作重磅上市!《同情者》全新續集
殖民和被殖民、謀殺與同情, 一切的對立都在這裡……
或許我已不再是間諜或臥底,但我絕對是個幽靈。
一九八○年代初期,雙面人,或者稱之為雙心人的軍官「我」,與血盟兄弟阿邦一同來到了巴黎。兩人決心努力走出過去的陰霾,建立穩固的未來,而選擇的方式是資本主義最純粹的形式:販毒。
「我」遭受昔日拜把兄弟阿敏殘虐酷刑的再教育而身心受創,另一方面又吃力地想融入法國文化,因此發現巴黎是個既迷人又惱人的地方。在法越混血「堂姑」舉辦的晚宴上,認識了一群左派知識分子,他們不但刺激了我的思想,也成為我所販售的毒品的顧客。然而,我所建立的新生活潛藏著我未曾預見的危機,包括染上毒癮的自我折磨、侷限在殖民心態中的國家所瀰漫的威權主義,或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該如何才能讓他最親密的兩位朋友重聚——即便他們的立場使他們處於絕對對立的狀態。
我們是無人想要、無人需要、無人看見的一群人……我們——會——活下去。
同情者需要拿出所有的機智、謀才和道德彈性,才能克服難關。
《告白者》延續其一鳴驚人處女作《同情者》的刺激、緊湊的情節外,同樣運用第一人稱的獨白與倒敘法,描述主角離開美國的後續故事。透過主角的自我對話呈現自我存在與各種主義的反思,深刻地叩問殖民與被殖民、難民等社會面向。《告白者》緊張懸疑,又直探存在主義精神,以炙熱的筆觸描繪出忠誠與背叛的面貌,勢必讓阮越清成為美國文學界的蒼穹中,永遠不墜的一顆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