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面社會上關於對教師負面形象的教師糾結倦怠教師事件等,心理面總是道德的職會有一種不如歸去的感覺,而身邊也有些夥伴有同樣的症候職業戰但之間想法。一些老師覺得,群與現在的同樣學生、家長與社會非常不尊重教師專業,構成熊猫烧香vbs源码使得教育真的現代淪落為服務業;而學生年紀越長,學習動機越薄弱,涯挑這一點,兩者略我自己同時在幼兒園與大學上課,不同是教師糾結倦怠教師完全深刻體會。
明明是道德的職選修課,選了卻不來,症候職業戰但之間或者是群與期中期末考忽然消失等。國高中的同樣教師朋友們,也逐漸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作為,往往動輒得咎,一會被申訴、一下被炎上,幾乎無法專注於教學的本質。作為現代教師,除了龐大的業務量所形成的身體勞累之外,更因為這些事情而形成一種極端的「心累」。也許,老師累的不是肉身,而是這已經枯竭的靈魂吧!
每當聽聞這些種種的心累抱怨,我都很鼓勵老師應該要培養第二專長,規劃自己的另一個職涯,要讓離職成為一種「選項」,而不是成為一種「結局」。
但,作為教師,我們天生有種「教育道德感」,多少還是希望留在教育現場,能幫助多少人就幫助多少人。每每告訴自己,專注於教學本質就好,不要太在乎外在世界的變化,但偏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些非教學以外的事情,真的影響自己太深太深。不是canal源码解析mq不想離職,也不是沒有能力離職,而是對於教師始終有一份牽掛無法放下,但是對於已經扭曲的教師職業形象,自己卻又沒有辦法調節過來。
過去,我形容自己這樣的狀態為「教師道德糾結症候群」,這種症候群的症狀包含了:
- 覺得自己應該要貢獻教育,不要計較。
- 但看到有人炎上老師,心裡不爽的程度還是逐漸增加。
- 覺得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這樣下去會讓社會淪喪。
- 想要放生學生們,每月安心領薪水就好,但又良心不安。
- 偶爾會想要轉身離去,可是內心卻覺得這樣的自己很不負責任。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教師道德糾結症候群」,跟「職業倦怠」雖然同樣都代表了現代教師的職涯挑戰,但兩者之間還是略有不同。「道德糾結症候群」挑戰的關鍵點在於,教師過往的哲學信念,已經面臨本質與結構上的衝擊,如果沒有辦法重塑教育信念本質,未來的職涯恐怕就難以持續發展下去。
典型的教育信念
很多人都認同,教育是可以翻轉孩子的階級,甚至促進人生福祉的關鍵,某部分來說,這是正確的想法。在過去社會相對單純的時代,只要學生掌握了知識、文字、閱讀、還有特定的技能,就代表著會有更高的機會、更多的謀生能力,可以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
所以在傳統的社會當中,只要能掌握這些東西,你就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tensorflow源码有多大人生。而要能夠掌握到這些內容,學生需要透過學校教育,才能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學校作為一個傳遞知識、技術的單位,卻能夠去翻轉學生人生的重要的關鍵。
過去我們會相信學校教育能夠翻轉人生。在單純的社會時代,這是成立的,它也是一個最主要的途徑。只要你能夠好好的學習、能夠好好的讀書、能在學校裡面習得各種社會化的技能,其實你未來成年之後,就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回首過往,不論是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驗,或者是師培時候接受的訓練,都是在傳遞著:「學校教育可以改變孩子生命」的這件事情。
所以,當成為正式教師之後,我們一直強調「莫忘初衷」,而這個初衷,指的就是我們必須要堅信「學校教育的正面效果」與「教師對學生的生命影響」。甚至這樣的初衷,也會成為老師在職場上最重要的哲學信念與價值觀。
現代社會學校教育的影響程度
然而,隨著科技、媒體、經濟還有各種的變遷,其實整體大社會已經改變許多。改變的意思是,我們的工作開始變得多元,社會開始變得更復雜,或應該可以說,是變得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現今這個社會,你的人生能不能過得更好,不必然只能夠仰賴學校教育。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在社會中普遍定義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咕噜来帮忙源码成功,很可能都不是來自於學校教育,也不是仰賴老師的影響。這些在媒體、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們,無不宣揚他們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達到了如今的地位。
現今的社會,幾乎可以說是「若乞丐懂得如何掌握媒體,很可能就會瞬間翻轉他的人生」的狀況。日前也有新聞報導,單純只是一個幼兒園音樂老師,僅靠著一首歌挖呀挖呀挖,就挖出幾百萬的流量,這個流量的收入更超越她正職工作10年、20年的薪資。姑且不論這些人的後來怎麼樣了,但這類型的個案,確實不能算是少見了。
不單單只有掌握媒體類型的成功人士,過往被認為辛苦的農業、工業甚至是水電工等,只要能找到連接社會的關鍵,都可以為自己的生涯開出另一片天地,這正代表著,許多行業都已經產生變化,以往單純「直線的」成功路徑,已經產生了很多種岔路了。
另外,無庸置疑的是,知識是謀生的重要內涵之一,而獲取知識的手段,現今已經不是只有透過學校教育了。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學生們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世界裡面,找到比學校豐富好幾倍的訊息,學校已經不是習得知識的唯一管道。
在如此多變的社會,是否真的「好好讀書就會翻轉階級」?是否經過好的學校教育,就能改變你的人生?不能說沒有,然而,要改變你的人生,要讓你的文玩拍卖源码程序人生過得更好,在如今的社會上,其實是有更多可能的。
當學校教育不再是成功唯一的途徑,我們就需要去思考:學生他為什麼要接受學校教育?他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當授業解惑已經不再是只有老師獨有的權力時,我們就需要去反省:老師在學校教育當中的角色是什麼?
但再深入一點想,現在學生們所看到的各種「案例」,都不再單純只是在學校裡面好好讀書、好好吸收學校裡面的知識然後就成功的。既然在他們所接觸的社會裡,學校教育已經不再是進階人生的唯一途徑,學生們對於學校教育的憧憬、信任、對老師的功能,自然也就會開始改變了。
當現代社會遇上傳統教育信念
作為老師之所以糾結,源自於我們相信:「教育孩子,是爲了(也能夠)讓孩子的人生過得更好」,所以老師希望他們認真學習,希望他們尊師重道。但實際上,現代學生們的經驗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們所面臨的社會,恐怕也不是「好好讀書」就能夠過得好的。這是什麼意思?單單現今學校老師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到底能不能確保他們的未來過得順遂?這點就已經是非常需要懷疑的了。
我們深信自己的用心是為了學生好,但學生們翹課、對學習不在乎,恐龍家長到處申訴,社會媒體黑化老師等情事,都直接摧毀教師「出於教育本心教育孩子的」初衷。所以我們開始覺得,既然這些家長、學生都不尊師重道,對知識學習沒有熱情,那就放任他們淪陷好了。
老師的內心其實期待自己的「初衷」可以被社會重視,可是每每遇到的狀況,社會卻似乎不太重視所謂的「教育初衷」,過往我們相信只要用心對待、用心教育學生,就能獲獲得正面的評價,不過很多的教育案件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太過認真的老師很容易被學生抱怨,太過積極的教師很容易就被家長申訴。
反過來,那些躺平的教師同事們,似乎能過上不錯而且平安的職涯。這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做一個認真的老師呢?再更嚴格一點來想,是誰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心、以信以望以愛的對待孩子,專心教學、認真輔導,社會就一定要認同你、要讚揚你、要肯定你呢?
面對糾結,試著重塑教育信念
面對這樣的糾結感,我對自己的解方當然就是重塑造自己的教育信念。如同我前面所說的,既然學校教育只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邁向成功的一種途徑,我大可不必把這個過程看得太過絕對。我接受了學校教育或許無法保證學生的人生順遂的這個想法,那我必然也要同意,既使沒有接受學校教育,也不能保證學生的人生會一蹋糊塗。
過去我的糾結感在於,我把教師對學生人生的影響力的比例,放得過大了。我誤以為自己是學生的貴人,我誤以為我是作育英才的至聖先師,我把自己看做是難得的教育人才,我把自己視為教學現場的英雄,是來拯救這些陷於苦海的學生們。
老師想要積極幫助學生學習成長的好意是確定的,但換個面向,學生本人與其家庭有沒有想要接受我的好意,這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如果學生不喜歡我的方法、觀點與知識,那是他對我的評價,也是他的自由,但我怎麼可以只是因為「為了他好」,就強迫他們接受我的價值觀?
試著放下「我是(或必須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這個信念,告訴自己:「你不是(也不需要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用這樣的想法信念來從事教育工作。要理解這個觀點並不困難,只要用比例原則思考:「你會在學生的生命中停留幾年的時間呢?」。以我自己在學前階段來說,最多也就陪伴學生與家庭3-4年的時間,要說這三到四年就能讓他的人生一路順遂,我也未免太看得起我自己了?反過來說,就算這三到四年,他們不願意接受學校教育與我的善意,就算他們擺爛,這樣是否就代表未來他們的人生會一蹋糊塗?那我也未免太小看他們了吧?
所以,在我目前的職涯當中,若遇到願意讓我陪伴的學生與家庭,我必當全力以赴,兩肋插刀;而面對那些不太認同學校教育的學生與家庭,我也會遵守基本道德倫理,盡好我的教學職責,不要傷害到他們的權益。
莫把自己的成就感全部放在學生之上
過往我習慣把學生學習結果、未來發展,看作是自己職業成就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但現在,我卻覺得,把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發展當作自己職涯的重要成就,似乎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為什麼我的職業尊嚴與成就感,要建立在他人的生涯之上呢?人們常形容教師就是一份助人的工作,沒有錯,助人很好,但這個社會上並不存在著「你幫助別人,別人的人生就一定可以過得順利;又或者別人少了你的幫助,他的人生就一定不行了」的道理。
試著改變自己的教育信念後,我確實發現自己比較可以坦然面對這些所謂的師道淪喪、社會輕視學校的各種狀況,畢竟,不論在哪一個工作職場,這種被申訴、被瞧不起、被誤會、被炎上的狀況, 都只是一種「正常發揮」而已。我不再把教師作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志業」,教師對我來說,就是一份「工作」,我用我的專業能力,付出我的勞動時間換取我的薪資報酬,僅此而已。
那,新的教師職涯該怎麼發展下去?
若單純的把教師當作一份工作,後續要如何發展自己的職涯呢?我覺得,正因為現代社會的變遷快速,影響學生的因素很多,所以教師其實不應該僅僅專注於教室內的微觀互動教學系統。
在整個社會的結構當中,要影響個體生命的發展包含了很多面向:政治、經濟、文化、家庭、歷史事件等。要覺察這些面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試著投入這些議題當中,去省思對教育的影響是什麼。或許你會覺得經營這些議題與教學無關,但說實話,老師對學生的幫助,並非僅限於課室之內,你所投入的公共倡議、政策改變或者社區互動,對於學生都可能是有幫助的,只是並非會在現在,而可能是在未來。
還有一點我也希望大家可以知道的是,越是能多面向的經營這些議題,越有可能在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對學生們產生影響(影響到的也不會僅限於你課室內的學生)。如同我前面描述的,現代的社會已經變得多元,學生們會透過不同的來源來建構自己學習的態度與人生觀念,很可能有些學生,會因為你在某些場合討論的一些觀念而獲得啟發也說不定。
因此,我認為教師真的不應該只將自己侷限於微觀課室的教學之中。在微觀系統太久,我會把自己的影響力看得太大,因為教師在教室裡面就是權力的頂端,會認為一切都應該要隨著自己的意志而改變,包含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掌握。所以,一旦在課室內的作為備受質疑,或者未收成效,我們很容易就感到灰心。
要能看見完整的社會樣貌,教師需要跳脫出微觀的系統,偶爾投身於中觀或者是巨觀的脈絡當中。教學固然是教師的本質,但現代教師卻不能僅僅專注於教學,試著讓自己參與一些社區活動、學習一些非教育性質的課程、多交一些非教育圈的朋友、跨越教育階段的參訪、參與社會團體的志工活動等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時代變遷的方向。
除此之外,依照個人的經驗觀點,對於政治時事、文化議題進行討論、為公眾議題發聲、撰寫評論文稿、參與各種集會遊行跨抗爭、偶爾參與一些完全不同自己行事風格的聚會、甚至跨域到別的國家去看看不同文化的教育機構等,諸如此類的各種作為,我都覺得有助於現代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在職場上的信念與意義。
有機會參與中觀與巨觀系統的脈絡,我們就會發現,影響學生人生的因素真的很多。但同時我也必須承認,一直投注於中觀與巨觀的系統,會讓我變得很無力,因為很多問題與現況,都不是短時間可以看到改變的,所以,我會適度的讓自己穿梭在微觀、中觀與巨觀系統之間,確保我可以盡可能地了解真實的社會,同時又不會失去太多的信心。
我也一直覺得,學校教育跟制度其實有很大一部只分是反映了社會變遷的結果,如果單純只理解學校教育的美好面,而不試著正眼看看整個社會變遷的真實面,那在現代的社會作為學校老師這件事情,也真的就會讓自己變得很糾結。在面對教師道德糾結症候群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乾脆轉身離去,那麼不妨改變自己的教育信念吧。
做一個老師沒有想像中的偉大,看到學生因為自己而有好的成長固然高興,但確實僅僅作為一份工作的話,我們也沒有必要苛責自己未肩負起扭轉時代、翻轉學生生命的重責大任,也不需要因為社會或部分學生與家庭的負面看法而覺得憤世嫉俗。如果還是喜歡教學、喜歡教育的工作,也希望繼續影響有需要的孩子們,我認為調節好自己的職涯狀態重新出發,才是一條長遠之路。
延伸閱讀
- 後悔當老師:如何幫助台灣教師克服「倦怠」(burnout)?
- 成為實習教師之後,我對於「老師」這個角色的四個體悟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