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tcpRTCP的协议实现
2.rtcp概述
3.实时通信WebRTC中RTP/RTCP协议实现分析
4.rtcp协议结构
5.RTP/RTCP RTSP协议讲解
6.实时传输协议RTCP概要
rtcpRTCP的实现
RTCP的实现包括三个关键部分:包格式、定时规则以及参与者数据库。源码包格式
包括接收者报告(RR)、协议发送者报告(SR)、源码源描述(SDES)、协议退出(BYE)和应用定义的源码pycharm 关联源码RTCP包(APP)。通用头由4个字节构成,协议包含版本、源码协议类型和长度信息。协议定时规则
RTCP复合包周期性发送,源码称为报告间隔。协议除了更新源描述和唇同步信息,源码以及期间的协议接收质量统计,所有RTCP活动都按此间隔执行。源码参与者数据库
根据接收到的协议RTCP包建立,用于填充接收报告、维护参与者信息和实现唇同步。数据库记录每个参与者的SSRC,以及接收质量统计等。传输规则
RTCP必须发送复合包,使用奇数端口(通常是RTP端口加1),所有参与者发送和接收复合包,并将反馈发送给所有会话参与者。包格式详解
RR报告接收质量,包括丢失包数、序列号信息和时延统计。
SR提供发送者媒体信息,用于同步。
SDES包含可读的参与者详细信息,如电子邮件和电话。
BYE表示会话成员离开,但不影响会话关系。
APP用于应用定义的淘宝api 源码下载RTCP包。
安全与隐私
SDES传输可能暴露隐私,但CNAME是必需的。包验证
所有包必须是复合包,版本为2,复合包开始的RTCP包必须是SR或RR,且长度需匹配。参与者数据库详细信息
数据库记录了会话配置、参与者SSRC、源描述、接收质量统计和唇同步信息等。定时规则详解
报告间隔根据RTCP带宽分配、包大小和参与者数量动态计算。
发送策略考虑了首次发送和网络拥塞或离开情况的调整。
常见实现问题
包括忽视参与者数量、固定报告间隔导致流量增长、未随机化报告间隔和不正确的包头计算等。rtcp概述
RTCP,全称为RTP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与RTP数据包共享传输机制的控制协议。它周期性地将控制信息分发给所有会话参与者,要求底层协议支持数据和控制包的多路发送,例如通过不同的UDP端口号。RTCP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数据分发的质量反馈,这是RTP传输协议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其他传输协议紧密关联。
RTCP为RTP源分配一个持久标识符,称为规范名或CNAME。由于SSRC标识符可能会因冲突或程序重启而改变,CNAME对于接收方跟踪每个参与者至关重要。接收方需要CNAME将它与来自特定参与者的一系列相关RTP数据流(如同步的视频和音频)关联起来。
为了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发送RTCP包,且控制发送速率以适应增加的1553b源码参与者数量,每个参与者会独立地向其他参与者发送控制信息,以此监控参与者的实时情况。OPTIONAL功能则允许发送最少的会话控制信息,这对于无需成员控制或协商的“松散受控”会话特别有用,如在用户界面显示参与者标识。
这些功能1-3在所有环境中都适用,特别是IP组播环境,设计RTP应用时应避免创建仅适用于单播且无法扩展的机制。在某些单向链接情况下,接收方可能无法提供反馈,这时RTCP的传输可能由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独立控制。
实时通信WebRTC中RTP/RTCP协议实现分析
RTP/RTCP协议在实时通信WebRTC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们负责流媒体数据的传输格式定义(RTP)和服务质量保障(RTCP)。WebRTC框架中,RTP/RTCP模块负责封装、解包媒体数据,以及传输质量控制。RTP负责实时数据传输,而RTCP则通过统计信息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WebRTC内部的架构涉及多个线程,如Signal和Worker线程,分别处理信令和媒体数据。编码后的视频帧经Capture线程传递给Worker,然后编码为RTP数据包,由Pacer平滑发送至Network进行网络传输。接收端,数据包经网络接收后,通过Worker线程解包,再由Decoder解码和Render渲染显示。
RTP报文在发送端通过Encoder编码并构造,Pacer负责平滑发送,Network负责实际传输。装饰门户源码接收端,网络数据包到达后,由Worker线程处理,解包后进入解码流程。RTP报文的统计信息用于构建RTCP报文,提供服务质量反馈。
RTCP报文的发送包括周期性发送和与RTP发送同步的即时发送,接收端则解析并利用RTCP信息进行服务质量管理。WebRTC中,RTCP报文的构造、发送和接收过程涉及数据源获取、报文构建、序列化和反馈等步骤。
rtcp协议结构
RTCP协议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Version: 用于识别RTP版本,当前规范的版本值为2,与RTP数据包中的值相同。
P (Padding): 用于填充,当存在时,RTCP包中包含额外的八位位组,不属于控制信息。Padding的最后八位用于计算应忽略的间隙八位位组,也适用于需要固定块大小的加密算法。复合RTCP数据包中,只有最后一个数据包可能需要Padding,因为复合包整体加密。
RC (Receive Report Count): 包含接收方报告块的数量,有效值为0。
Packet Type: 通过常量标识这是一个RTCP SR(发送端报告)数据包。
Length: 包括头和任何间隙,以位字表示数据包大小,减去1,以便计算和避免无限循环。.net 手机商城源码
RTCP支持五种类型的分组:SR (Send Report): 发送端周期性发送,包含发送RTP流的SSRC、时间戳、包数和字节数,用于同步媒体流。
RR (Receive Report): 接收端报告,周期性发送,报告RTP流的丢失率、最后一个包的序号、抖动等,帮助调整网络状态和控制通信量。
SDES (Source Description Endpoint): 描述会话参与者,通过规范名CNAME(通常是电子邮件地址的字符串)。
BYE: 结束数据流,用于关闭一个连接。
APP (Application-specific): 允许应用程序定义新的分组类型,扩展协议功能。
接收端报告和发送端报告都通过多播方式发送,目的是保持网络状态同步,同时控制RTCP流量,使其对应用数据传输的影响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RTP/RTCP RTSP协议讲解
流媒体传输领域的核心协议包括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和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P协议详解
RT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用于实时数据传输,配合RTCP提供时间戳、序列号等信息,确保流同步。它基于UDP,但也可用于TCP或ATM。RTP保证实时数据传输,但不提供可靠传输或流量控制,这些功能由RTCP负责。RTP的数据包结构包含固定头部和可变负载,包含版本、填充、扩展、CSRC计数、标记、负载类型、序列号、时间戳、SSRC等字段,用于标识数据的顺序和发送源。RTCP协议的作用
RTCP作为RTP的控制协议,负责收集传输质量统计信息,如数据包发送和丢失情况,帮助服务器调整传输策略,优化效率。它通过发送端报告(SR)、接收端报告( RR)、源描述(SDES)、退出通知(BYE)和自定义应用数据(APP)等多种数据报文实现控制。RTSP协议简介
RTSP是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多对多应用如何通过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控制音频和视频流。它位于RTP和RTCP之上,支持TCP或UDP数据传输,与HTTP不同,RTSP是双向的。RTSP用于控制点播流,如播放、暂停、流选择等,并使用SDP描述流媒体资源。 RTSP交互流程包括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如描述流、设置连接等,服务器响应并控制数据流发送。RTSP协议格式采用文本,通过CRLF分隔行,消息包括请求和应答。RTSP与RTP的关联
RTSP不只是RTP的载体,它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控制,允许双向通信和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通道。RTP over UDP和RTP over RTSP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直接使用UDP传输,后者则是通过RTSP会话并可能使用TCP。RTP数据和RTCP数据在TCP通道中的区别在于前缀和通道编号,RTSP数据没有前缀。实时传输协议RTCP概要
RTCP,全称为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其核心职责是监控会话的质量并提供参与者实时信息。特别地,RTC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松散受控"会话的场景,即在缺乏明确成员管理和组织的环境中,它并不强制用于支持所有应用程序的控制通信需求。RTCP的这种灵活性使得它能够在不需要严格控制的会话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效率。
RTCP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对实时通信服务质量的实时监控上,例如数据包丢失率、延迟和抖动等关键指标。通过这些信息,接收端可以评估会话的整体性能,而发送端则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以优化通信体验。此外,RTCP还能报告参与会话的参与者信息,如活动状态、带宽使用情况等,这对于网络管理员和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反馈。
总之,RTCP作为一种辅助协议,其作用在于提供会话控制和质量反馈,而不像其他协议那样承担主要的通信任务。在那些不需要严格控制的通信环境中,RTCP的存在使得服务质量的监控和调整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
RTP协议解析及H/H 音视频RTP打包分析
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由IETF在年公布的,用于在网络上传递音频和视频数据。最初设计为多播协议,但现在广泛应用于单播场景,如流媒体系统(配合RTSP)、视频会议和一键通系统(配合H.或SIP),成为IP电话产业的基础。 在RTSP会话成功建立并开始传输后,音频和视频数据通过RTP协议打包发送至客户端;RTP协议与RTP控制协议RTCP结合使用,并基于UDP协议构建。 RTP协议的报头解析如下: V:版本号,占据2位,当前版本号为2。 P:填充标志,占据1位,当P=1时,在报文尾部填充额外的八位组,这些组不是有效负载的一部分。 X:扩展标志,占据1位,当X=1时,RTP报头后跟有一个扩展报头。 CC:CSRC计数器,占据4位,指示CSRC标识符的数量。 M:标记,占据1位,不同有效负载类型有不同的含义,视频标记表示帧结束,音频标记表示会话开始。 PT:有效载荷类型,占据7位,说明RTP报文中的有效负载类型,如GSM音频、JPEM图像等。 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占据位,标识发送者发送的RTP报文的序列号,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列号递增1。接收者通过序列号检测报文丢失情况,重新排序报文并恢复数据。 timestamp:时间戳,占据位,表示RTP报文第一个八位组的采样时刻。接收者使用时间戳进行延迟和抖动计算,并进行同步控制。 SSRC:同步信源标识符,占据位,标识同步信源,每个会话独立使用一个随机选择的同步信源标识符。 CSRC:特约信源标识符,每个CSRC信源占据位,最多可有0-个,数量由CC决定,标识RTP报文有效负载中的所有特约信源。 在进行H/H RTP打包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RTP包头封装:每帧数据包都需添加上述描述的RTP包头,对于每路视频流,RTP包头(序列号除外)基本保持不变。注意发送端数据大小的位填充限制。 数据流包头:对于H、H、AAC和G,分别在RTP包头后按照格式封装自己的数据头。H:一个字节,h:两个字节,aac:四个字节。
H打包:考虑MTU大小,数据包大小不能超过MTU限制。通常,设备不确切知道当前网络的MTU大小,因此在开发时,参考ffmpeg中给出的大小值。 H打包:打包过程与H类似,H的数据头为三个字节。 AAC打包:每帧AAC数据前应包含四个字节的头,格式为RTP包头+AAC字节头+AAC数据。 参考代码示例:ffmpeg中的rtpenc_h_hevc.c文件中定义的ff_rtp_send_h_hevc函数,将h和h的nalu打包在同一函数中,通过判断语句区分。rtpårtcpå议详解
RTP被å®ä¹ä¸ºä¼ è¾é³é¢ãè§é¢ã模ææ°æ®çå®æ¶æ°æ®çä¼ è¾åè®®ï¼ä¸ä¼ ç»ç注éçé«å¯é çæ°æ®ä¼ è¾çä¼ è¾å±åè®®ç¸æ¯ï¼å®æ´å 侧éçæ°æ®ä¼ è¾çå®æ¶æ§ï¼æ¤åè®®æä¾çæå¡å æ¬æ°æ®é¡ºåºå·ãæ¶é´æ è®°ãä¼ è¾æ§å¶çã
RTPä¸è¬ä¸ä¼ è¾æ§å¶åè®®RTCPä¸åå·¥ä½ï¼RTPåªè´è´£å®æ¶æ°æ®çä¼ è¾ï¼RTCPè´è´£å¯¹RTPçé讯åä¼è¯è¿è¡å¸¦å¤ç®¡çï¼å¦æµéæ§å¶ãæ¥å¡æ§å¶ãä¼è¯æºç®¡ççï¼ã
RTP使ç¨ä¸ä¸ªå¶æ°ç«¯å£å·ï¼èç¸åºRTCPæµä½¿ç¨ä¸ä¸ä¸ª(å¥æ°ï¼éå¢)端å£å·ã
å æ¥çä¸ä¸rtpårtcpç½ç»ç»æå¾ï¼
RTPçæ°æ®å ç±RTP Header + RTP Playloadç»æï¼å ¶ä¸RTPåºå®å¤´å¦ä¸å¾æ示ï¼å段å¦ä¸ï¼
åçä¸ä¸RTPå®æ´çæ¥ææ ¼å¼ï¼
åæ¥ççRTCPåè®®ï¼RTCPåè®®å°æ§å¶å å¨æåéç»ææè¿æ¥è ï¼ä¸»è¦åè½å¦ä¸ï¼
RTCPåè®®å æ¬äºç§ç±»åï¼è¿éåªè®¨è®ºSRåRRå ã
SRå ï¼SenderReportï¼ï¼åéè æ¥åï¼å½åæ´»å¨åéè åéãæ¥æ¶ç»è®¡ï¼æè°åé端æ¯æååºRTPæ°æ®æ¥çåºç¨ç¨åºæè ç»ç«¯ï¼åé端åæ¶ä¹å¯ä»¥æ¯æ¥æ¶ç«¯ãç±ä¸é¨åç»æï¼ä¹å¯è½è¿æ第å个ç¹å®è®¾ç½®æ©å±é¨åã
第ä¸é¨å为头ï¼8个åèï¼å¦ä¸ï¼
第äºé¨å为åéè ä¿¡æ¯ï¼ä¸ªåèï¼å¦ä¸ï¼
第ä¸é¨åå å«æ¥æ¶æ¥åå¿«ï¼å¤§å°ä¸åºå®ãæ¯ä¸ªæ¥æ¶æ¥ååä¼ éå个åæ¥æºæ¥æ¶RTPå çç»è®¡ãåçå²çªï¼å½æºæ¹åSSRCæ è¯æ¶ï¼æ¥æ¶è 并ä¸ç»§ç»ç»è®¡ãè¿äºç»è®¡å æ¬ï¼
RRå ï¼ReceiverReportï¼ï¼æ¥æ¶è æ¥åï¼éæ´»å¨åéè æ¥æ¶ç»è®¡ï¼ä» ä½ä¸ºæ¥æ¶è ï¼åªæ¥æ¶rtpå ï¼åéåºå»çå ï¼æè°æ¥æ¶è æ¯æä» æ¥æ¶ä½ä¸åéRTPæ°æ®æ¥çåºç¨ç¨åºæè ç»ç«¯ãå ç±»åå å«å¸¸æ°ï¼å¹¶å é¤åéè ä¿¡æ¯ç个åèã
å个å段解éå¦ä¸ï¼
æåéè¿LSR,DLSRå¯ä»¥è®¡ç®RTTï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