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皮皮网网站!

【小程序 整套源码】【直销源码不限代】【领券商城源码】workflow源码

时间:2025-01-04 08:33:19 来源:linux crypt 函数源码

1.工作流的源码优点有哪些?
2.git flow使用规范
3.workflow怎么用 workflow使用教程
4.dspace 介绍

workflow源码

工作流的优点有哪些?

       工作流(Workflow)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源码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源码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源码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源码实现”。

       简单地说,源码小程序 整套源码工作流就是源码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源码业务活动或任务。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源码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源码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源码描述。

       工作流在大多数的源码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可以这样来简单地描述:在网络、服务器和多台计算机客户端的源码硬件平台上,业务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源码规则并借助应用程序和人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而完成。例如,源码在日常办公中,当撰写好某份报告之后,可能需要将其提交给领导进行审阅或批示;审批意见可能需要汇集并提交给另外一个人,以便对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可能会形成同一篇文档在多个人之间的顺序或同时传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文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

       类似的关于文档的自动化处理只是工作流技术的一种简单应用。事实上,工作流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如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的自动处理,多种业务流程的整合,企业(或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借助Internet技术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等等。

       某产品销售的工作流示意图:

       一、工作流发展

       工作流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网络技术水平还很低以及理论基础匮乏,这项新技术并未取得成功。年至年间,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下同)成立。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与此同时,关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许多原型系统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作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工作流引擎及商业产品不胜枚举。人们在开发推广工作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流的理论研究,以推动该项技术走向成熟。

       二、工作流的特点

       1,图形化、可视化设计流程图

       2,支持各种复杂流程

       3,组织结构级处理者指定功能

       4,B/S结构,纯浏览器应用

       5,强大的安全性特色

       6,表单功能强大,扩展便捷

       7,灵活的外出、超时管理策略

       8,处理过程可跟踪、管理

       9,丰富的统计、查询、报表功能

       ,与MAIL系统集成

       三、工作流的优点

       企业实施工作流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这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利用、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跟踪业务处理过程、量化考核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利润、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实施工作流将达到缩短企业运营周期、改善企业内(外)部流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直销源码不限代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

       总结实施工作流带来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处理的事项已自动传递到个人电脑上

       2,不再需要对员工进行流程的培训,平滑实现流程变更

       3,员工只需将精力集中在处理自己关心的数据上

       4,随时得到历史数据

       5,随时生成处理效率报表

       6,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

       7,完全支持移动办公,使作业同步化

       8,科学管理更进一层,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9,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提升

       ,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库集成,以及各类表单统计查询功能,提高决策能力

       四、工作流WorkFlow技术构架

       五、工作流是如何实现的

       工作流的实施需要三个基本步骤:映射、建模和管理。映射是第一个步骤,其首要任务是确定并且文档化组织内全部现有的手工和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建模则是开发一个有助于建成流线型业务过程的模型。第三阶段是软件实施以及跨越全部工作部门、业务单元甚至是整个企业的无缝系统集成。

       为了确保工作流系统能够“无缝地”实施到组织机构中,项目组都必须遵从已经定义好的、经过实践确认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且在每个工作阶段都必须有可以度量的结果。一个深思熟虑的实施计划被有经验的团队执行,是成功地采用和实施工作流的决定因素。下图描述了一个推荐的、可供典型组织机构采纳的高层工作流(实施流程)。下面按图中步骤具体阐述。

       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须经过严格谨慎挑选,他们必须在恰当的程度上广泛代表组织内的业务、运营、IT以及审计等部门。产品供应方的产品专家、技术支持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必须参与其中,以与用户互补。通常在PMO中还包含变更管理顾问,有助于形成组织中人员思路的多样化。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必须定义清楚。PMO从整体上确立项目的实施范围、目标、实施时间框架以及优先级等等。PMO也负责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设定检测项目是否成功的指标,以及定期向高层汇报项目状况等。

       业务分析

       项目组将分析用户现有的业务流程,找出哪些流程需要优化和改进以达到上佳效果,并分析每个流程的时间线和期望的结果。他们将与关键人员进行座谈,收集和鉴别正确的信息及数据,从而决定工作流系统如何满足需求。接下来的业务分析将辨别出哪些流程可以被优化、自动化、流线型化,哪些流程甚至需要重新设计。

       确定目标

       确定上佳目标是建立在业务流程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工作流项目的目标定义应该清晰并可以进行验证,好的目标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项目组必须确认达到的结果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例如,如果目标是缩短开*周期两周,则必须分析现有的时间跟踪、记账和开*等流程。

       确定实施计划

       目标确立后,由用户和软件供应商组成的项目组展示工作流解决方案具备的各种模块,根据用户提出的特定需求定义他们的功能和特性,并基于业务的优先级,共同决定每个模块的上线时间。

       将业务流程在工作流系统中建立模型

       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业务模型是一个极重要的步骤。用户应当紧密地同软件产品应用专家进行合作,以在易用性和功能需求之间达到平衡。

       用户可以在部署阶段前对模型进行测试,以确保该模型符合实际要求且没有过多的开销。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个建模步骤没有完全正确地完成,将导致错误的报表或者多余的管理工作。

       实现流程和软件集成

       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将确定现有的需要与工作流系统交互的流程与系统。如果处理不当,新旧流程的集成将导致失败。流程集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系统之间消除或者最小化冗余数据,并在多个系统间复制这些数据。流程必须紧密集成,数据必须能跨越不同的流程和应用,顺畅流动。领券商城源码

       项目组也必须确保工作流系统符合用户组织机构的安全标准,这一点经常在部署阶段前被忽视。

       部署工作流系统

       部署工作流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自然是技术部分,涵盖了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备份、恢复以及网络安装等等,这与一般的IT应用实施相似。

       第二部分是指上线试运行。试运行小组应具有真正的代表性。项目组必须与试运行小组就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并确保提供足够的培训,使得试运行小组能够对试运行工作得心应手。建议项目组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保证在试运行期间可以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试运行将使项目组鉴别出原来设计和计划的弱点和缺点,并在大规模上线运行前加以解决。这也可以提高用户对于新流程的接受程度,因为用户感到他们也参与了项目的开发部分,解决方案不是强加给他们的。

       一般认为,采用阶段性实施工作流系统可使用户更快地获得效益。因为用户可以更有效地渐进学习新系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益。阶段性实施还给予用户更多的时间了解、评估他们进一步的需求,使得项目实施期间的修改更加容易。另外,阶段性实施项目降低了风险。

       系统评估

       特别注意,在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项目组都应该基于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已经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分析所达到的结果,并与最初的设计目标相对照。为了确保工作流解决方案在现有的业务环境中优化出更理通,以了解什么需要更改。

       系统支持

       为确保实施成功,更佳地使用工作流软件,组织机构必须进行服务投资,组织机构应该委派专业人员提供第一线的服务,也应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以获得第二级支持。

       六、工作流适用行业

       消费品行业,制造业,电信服务业,银证险等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物业服务业,物业管理,大中型进出口贸易公司,*事业机构,研究院所及教育服务业等,特别是大的*企业和集团公司。

       七、工作流具体应用

       关键业务流程: 订单、报价处理、采购处理、合同审核、客户电话处理、供应链管理等

       行政管理类:出差申请、加班申请、请假申请、用车申请、各种办公用品申请、购买申请、日报周报等凡是原来手工流转处理的行政表单。

       人事管理类: 员工培训安排、绩效考评、职位变动处理、员工档案信息管理等。

       财务相关类: 付款请求、应收款处理、日常报销处理、出差报销、预算和计划申请等。

       客户服务类: 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投诉、请求处理、售后服务管理等管理等。

       特殊服务类: ISO系列对应流程、质量管理对应流程、产品数据信息管理、贸易公司报关处理、物流公司货物跟踪处理等各种通过表单逐步手工流转完成的任务均可应用工作流软件自动规范地实施。

       作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工作流产品,不仅提供日常办公和关键业务流程智能化管理,而且能根据公司的特殊实际要求轻松方便地随时定制各种流程,并可实现不同角色不同的跟踪、查询、统计、打印等强大功能

       结论

       许多组织机构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了能够夺回失去的时间和获得竞争优势,希望能够以大的步伐,更深(企业级或多级)、更广(多应用)和更快(短时间)地进入数字工作流时代。我经常发现他们因为许多原因而惨遭失败。根据我个人经验,明智的做法是从小的范围开始做起,并随着工作流的成长而逐步做大。阶段性实施提供了转换到新的流程的平稳方法。由于用户看到了效益,商城源码那个好用使得用户更易于接纳新的工作流程。阶段性实施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户不能够承受一下子丢弃原有的全部流程,从零开始。组织机构应该在当前业务过程中最没有效率的地方,集中寻找他们的“痛处”,然后利用“案例驱动”原则影响他们。

       组织机构也必须认识到,当计划实施一个新的工作流程时,行政力量和企业文化必须要考虑进去。

       成功与否的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当我们改变业务流程时,技术是一个方面,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员工。的确,数字工作流系统要分阶段进行,使人们“渐进式”地取得经验,而不是“*式”地得到经验。

       工作流:workflow

       今天讲的是工作流系统

       什么是工作流系统: 工作流(Workflow)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说,工作流系统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描述

       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当撰写好某份报告之后,可能需要将其提交给领导进行审阅或批示;审批意见可能需要汇集并提交给另外一个人,以便对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可能会形成同一篇文档在多个人之间的顺序或同时传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文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

       工作流技术架构()

       词语解释

       Middleware 中间件

       Runtime 运行时间

       Prebuilt 之前建立

       Flowchart 流程图,作业图

       Subsystem 子系统

       工作流(Workflow)的优点

       企业实施工作流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这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利用、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跟踪业务处理过程、量化考核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利润、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实施工作流将达到缩短企业运营周期、改善企业内(外)部流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

       总结实施工作流带来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处理的事项已自动传递到个人电脑上

       2,不再需要对员工进行流程的培训,平滑实现流程变更

       3,员工只需将精力集中在处理自己关心的数据上

       4,随时得到历史数据

       5,随时生成处理效率报表

       6,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

       7,完全支持移动办公,使作业同步化

       8,科学bsp; 9,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提升

       ,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库集成,以及各类表单统计查询功能,提高决策能力

       组织的本质:1 是参与者与技术的聚集

       2. 由总体的目标约束

       组织的种类:1 理性的(整个集体是追求相当明确的目标和显示出相当高的固定社会结构,如商业) 2 natural(整个集体有同样的兴趣,并且乐于集体活动,如慈善机构)

       3. 开放式的组织

       数据流中的组织运用:理性的组织是用于计算机化中最成功的 数据流也同时对自然的和开放式的组织进行计算机化

       数据流系统的一个联系:1 消息系统 2 工作项目 3 业务规则 4 流程图

       消息系统:两类:1 数据流能识别的格式,2 不能识别格式

       工作项目 一个工作项目具体说明一个需要被工作者执行的任务

       数据流系统的任务是和工作项目相协调

       业务规则: 一个典型的数据流有许多业务逻辑块所组成

       在其生命周期内,业务规则在任何时候受限于数据流

       业务规则在模型化组织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业务规则的起因:---

       流程图:在数据流中一个主要模型结构是流程图

       Synchronize ; 相协调; 暂停 解决数据流的例子记忆功能

       运行时(runtime)运行语言:--

       主机运行一般在组织的服务器,也可在客户端

       数据流的中间件框架{ 中间件”简单解释: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问题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加一层软件。}

       执行这些工作:1 初始化和终止

       2.执行:即执行在模型中明确规定的行为

       3 长期数据流运行的管理

       4 管理长期和短期的交易

       演讲稿

       在英语中working with the flow 是随波逐流的意思,但在这里表示工作流.

       工作流的实质:在一个机构内,通过用电子文档来替换纸张文档系统,从而实现文档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我们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其中流过的就是工作流。

       数据流应用的产生的发展是以下两个因素的结果:

       在这里 有两个关键字 在计算机环境下 以及自动化(办转学手续的例子)

       数据流如邮件,电子邮件,活动和信息。

       数据流的传递 是在一定的逻辑和规则下进行的。

       无缝集成系统 就是 实现了平台管理的不同系统间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那么工作流系统是如何开始被人们所应用的呢?

       下面介绍一下工作流中的专业术语

       工作项目 一个工作项目具体说明一个需要被工作者执行的任务。打个比方说,就像我们编程时,给出提示信息,手机商城全套源码让操作者输入所需信息。

       业务规则: 一个典型的数据流有许多业务逻辑块所组成

       在其生命周期内,业务规则在任何时候受限于数据流

       业务规则在模型化组织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定义和运行一个数据模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要有重要的体系结构,设计,和发展工作,并且工作永远都不会结束,因为模型必须一直调整来反映变化的存在的组织环境。

       结论:工作流的核心部分是组织工作的模型,这个模型被用于编译许多部分用来运行一个组织。

       接着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一些工作流软件

       MRP-III

       是由MRP-II与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的混合加上专家系统(ES)、并行工程(CE)和承担该系统运行的管理人员融为一体而成。

       ERP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集团,如财务、市场、销售、质量、工程等,还包括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与以往已经被采用的企业IT应用体系,例如MRPII或ERP相比,WFMS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里程碑。从用户的角度,WFMS带来(或将要带来)的变化是极其强烈的,甚至可以形容为一种用户“梦想”的实现。

       在一些老的“模块化”的产品中,系统的设计是通常是基于任务分割的,作业项目之间是*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个的问题,相反,往往使系统变得更加混乱和琐碎。从操作上,典型地,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层次结构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单)或对象之间“进进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没”的对象以及相关菜单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真正的“人-机”系统,用户是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务分派对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电脑针对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跟踪每一项任务的状态,或继续一项任务,而不必从一个模块退出,进入另一个模块,搜索相应任务的线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对象的,而后者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这样,用户的任务分派和任务的完成状态,可以被最大程度地电脑化和受到控制。

       现在的典型工作流产品是客户-服务软件。而日益增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万维网界面,它可以令客户或远程的职员更好地参与。工作流的定义经常是借助于图形化工具,依照业务过程实例的情况定义相应工作的安排。

       1. 已经能够持续自动产生大量的细节数据。这类数据最早出现于传统的银行和股票交易领域,现在则也出现在地质测量、气象、天文观测等方面。尤其是互联网(网络流量监控,点击流)和无线通信网(通话记录)的出现,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流类型的数据。我们注意到这类数据大都与地理信息有一定关联,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的维度较大,容易产生这类大量的细节数据。

       2. 需要以近实时的方式对更新流进行复杂分析。对以上领域的数据进行复杂分析(如趋势分析,预测)以前往往是(在数据仓库中)脱机进行的,然而一些新的应用(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领域)对时间都非常敏感,如检测互联网上的极端事件、欺诈、入侵、异常,复杂人群监控,趋势监控(track trend),探查性分析(exploratory analyses),和谐度分析(harmonic analysis)等,都需要进行联机的分析。

       OSWorkflow是一个灵活的工作流引擎,设计成可嵌入到企业应用程序中。它提供了许多的持久化API支持包括:EJB,Hibernate,JDBC和其它。OSWorkflow还可以与Spring集成。

       jBpm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 jBpm运行时server输入的业务流程使用简单强大的语言表达并打包在流程档案中。jBmp将工作流应用开发的便利性和杰出的企业应用集成(EAI)能力结合了起来。jBmp包括一个Web应用程序和一个日程安排程序。jBmp是一组J2SE组件,可以作为J2EE应用集群部署。

       OpenWFE是一个开放源码的Java工作流引擎。它是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管理套件:一个引擎,一个工作列表,一个Web界面和一个反应器(存放自动代理)。它可以可以跟你的程序很好的给合。

       Werkflow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基于流程和状态的工作流引擎。它的目标是满足可以想象的所有工作流程,从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到小范围的用户交互流程。通过使用可插拔和分层结构,可以方便地容纳各种工作流语义。

       OFBiz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开源项目,提供了创建基于最新J2EE/XML规范和技术标准,构建大中型企业级、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应用服务器的多层、分布式电子商务类WEB应用系统的框架。 OFBiz最主要的特点是OFBiz提供了一整套的开发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的组件和工具。包括实体引擎, 服务引擎, 消息引擎, 工作流引擎, 规则引擎等。

git flow使用规范

       1. Git Git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关于 Git 不做过多的介绍,想仔细学习的可以参考廖雪峰的 Git教程。顺便推销一下正哥的 Git常用指令与操作。

       2. Git Flow

       2.1 Git Flow 是什么 Git Flow 是一个基于 Git 的开发流程管理的模型,因极其适合多人协作有效地进行并行开发而被广泛用于项目流程的源代码管理。这里推荐一个光速入坑的教程: Gitflow Workflow Git Flow 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Git Flow常用的命令如下:

       $ git flow init # 初始化git flow配置,建立master和develop分支

       $ git flow feature start xxx # 开始新特性开发,在本地新建一个feature/xxx的分支

       $ git flow feature publish xxx # 发布新特性分支,将本地的feature/xxx推到远端,并建立一个merge request.

       $ git flow feature finish xxx # 结束一个新特性开发,将本地的feature/xxx合并到develop.

       2.2 Git Flow 流程 一个 Git Flow 全流程图如下. [我是图]( nvie.com/img/git-model@...)

       2.3 Git Flow 分支 Git Flow 流程中包含一下几种分支。

       1) master分支 主分支,随项目一直存在的长期分支。master分支HEAD所在的位置,永远是当前生产环境的代码。master分支不允许直接提交代码,仅允许从release或者hotfix分支通过merge request合并代码。

       2) develop分支 开发分支,随项目一直存在的长期分支。develop分支的HEAD所在的位置,永远是下一个版本中已开发完成的新特性的最新代码。develop分支的代码每天自动构建并部署到测试环境。develop分支不允许直接提交代码,仅允许从feature, release或者hotfix分支通过merge request合并代码。当develop分支中下一个版本的新特性已经全部开发完毕后,从develop分支开出release分支,进入测试阶段。在下个版本的release分支创建之前,非下个版本的feature分支不允许向develop分支合并。

       3) feature分支 feature分支是一类以feature/为前缀(gitflow默认值, 可以更换)的分支的统称。每一个feature分支从develop分支新建,进行==某一个功能==的开发。功能开发并测试稳定后,feature分支将合并回develop分支。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开发多个feature分支,同一个feature分支也可以同时被多个人开发。多个feature同时开发的情形,后开发完的分支在最后合并回develop时,往往会遇到冲突的情况。此时一般遵循以下两种方法解决冲突。

       4) release分支 release分支是一类以release/为前缀(gitflow默认值, 可以更换)的分支的统称。develop分支上的下一个版本的所有新特性开发完毕,从develop分支开出一个该版本的release分支,并进行测试。release分支不允许进行新特性开发,而只进行bug修复和更新版本mata信息(如版本号, 构建日期, 更新日志等),并且可以不定期将新的bug修复改动合并回develop。当release充分测试稳定后,同时合并进入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并在master分支上的建议该release版本的TAG。

       5) hotfix分支 当生产环境发现bug时,可以通过新建hotfix分支,来修复bug,修复后双向合并到develop和master。

       3. Git Commit Message 规范 Git 每次提交都要写 commit message,否则就不允许提交。一般来说,commit message 应该清晰地说明本次提交的内容或目的。程序猿作为最具创造力的物种,他们甚至可以在commit的时候写诗。我是图 规范 git commit message,能够:

       个人觉得认真规范的写commit message是对自己这次辛苦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如果你够骚包,也可以加点仪式感进去。当下最流行的git commit 规范莫过于 angular规范。Angular规范的模板如下。

       (): // 空一行 // 空一行

       其中,header 是必须的,body 和 footer 可以省略。

       3.1 Header Header 必须在同一行,包含3部分: type, scope, subject。其中type和subject必须写,scope可不写。

       3.2 Body Body 部分是对本次提交代码的详细描述,主要描述本次提交的动机和需要同步给团队的信息。

       3.3 Footer Footer 部分只用于两种情况。

       3.4 Revert 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当前 commit 用于撤销以前的 commit,则必须以revert:开头,后面跟着被撤销 Commit 的 Header. Body部分的格式是固定的,必须写成This reverts commit <hash>., 其中的hash是被撤销 commit 的 SHA 标识符。例如: revert: feat(pencil): add 'graphiteWidth' option This reverts commit eccaabdff。

       4. Code Review 摘抄自知乎问题的回答,有兴趣的可以去知乎看看原问题。

       4.1 Code Review有什么用 通过参与实战和团队成员讨论思考,我们认为CodeReview最终的作用将归到促进工程师日常代码交流和人员的成长上面来,与此同时作为辅助手段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4.2 Code Review适合什么团队 从代码质量提升的角度上看,以下类型的团队,笔者建议把CodeReview活动有效运作起来:

       4.3 如何有效的Code Review 1、代码规范:明确Coding规则2、检视指南:制定一个checklist, 消除困惑和迷茫3、总结优化:透明问题,持续优化(非常重要)4、激励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

       4.4 哪种方式进行Code Review 最后组合一下,笔者个人推荐的CodeReview方式是强制+事前+小片段+线上交流+高频率,同时,如果能结合线下的大模块方式开展代码交流活动,效果会更好,这个经验来自手机管家高权限应用组的接地气实践。

       5. 开发规范 必须遵守的规范.

       推荐遵守的规范.

       6. 示例

workflow怎么用 workflow使用教程

       如果你尚未听过Workflow,那么它是一款iOS平台的神级自动化流程应用。所谓「流程」,就是将各类任务(Actions)串联起来的流水线(Flow),就好比是一家工厂。这家工厂的任务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获取剪切板内容,或是打开 app,播放歌曲等。

       若此时,我们以特定的触发条件和执行顺序,将这些单一的任务衔接起来,便可以组成形形色色的流水线。而一旦流水线装配完成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任务们就像是被安置在了传送带上一样,流程们会自动地被传送至任意想到达的地点。

       而Workflow就是其中这样一家大工厂,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省去每次重复操作的过程,而且还能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任务。喂,你有意识到吗,这是一股「平民化」的编程浪潮!听上去很酷不?那就加入这支先锋队吧。

       首次打开应用,Workflow会引导进入自带的一例入门教程 制作GIF。该流程的制作过程包括:

       - 拖拽「拍照」与「制作 GIF」这两个 Actions 至右侧流程

       - 选取拍照的张数,并点击「播放键」运行流程

       说到到这儿,相信你会猛然明白Workflow其特有的鲜明之处了吧!

敲代码并不是人人都会,可作为智能手机用户,有谁不会拖拽和点击呢?

       而且你得明白iOS平台可是一向以权限限制严格而著称,因此也只有像开发出Workflow这样的越狱天才才懂得如何用最精妙的方式,去在已有的规则下,完成不可思议之作。

       以下,我们将从入门、进阶到最后罗列部分实例,来尝试覆盖Workflow一些常用或新奇的玩法。如果大家觉得不满足,可以提出建议和请求,我们后续也会有更新。但是请始终记住:

入手Workflow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将所有的Actions和它们对应的用法全浏览个遍。

       因为今后,你所有的新奇想法全会从这些 Actions 中迸发出。OK,话不多说,把玩开始!

入门

       作为一款效率软件,如何使用Workflow因人而异,但总归也万变不离其宗 目的是去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因而,你得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何种目标,然后才能去具象化Workflow流程。

       好比现在,我想要找一些绝美的壁纸,如何通过 Workflow 实现呢?其中一个思路就是通过 Unsplash 的随机API来获取精美。整个过程可包括三个任务动作:

       - URL中填入/R4l2XJm

Save Webpage to PDF保存网页至 PDF:/R4l2NUK

Scan QR Code扫描二维码,若为网页则打开之:/R4l2p

Report Spam iMessage举报垃圾信息:/RZGGS

Get Network IP获取设备当前公网 IP 地址:/R4l2jDC

Combine Images横向拼接:/R4l2TXd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每日天文图:/R4l2HeE

Search Clipboard by Provider搜索剪切板:/R4leY

       需求总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也恳请读者们尽可能地将自己的需求描述给我们听,而我们会尽可能的添加和完善Workflow分享社区(比如后面即将介绍给大家的BitTorrent Sync共享文件集)。

       要知道,这个星球上从来都不缺乏创新,来自曼切斯特的岁学生两年前就开始了iOS应用的开发之路。这名学生今年岁,他生活在San Francisco,是一名地道的全平台开发者。而你,准备好用Workflow让手头的iOS设备闪闪发光了吗?

dspace 介绍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Space简介

       1 背景

       1.1信息多元化并海量增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中不断产生出新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增长表现在几个方面:信息数量呈指数级的增长,其中数字资 源每年以%-%的速度增长;信息载体不断增多,尤其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信息格式层出为穷,大体上可以分为文本型、数字型、型、多媒体等 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的出现,如何创建一个稳定的环境来长期保存和获得这些信息是一个重要问题。

       1.2信息供应链改变与图书馆职能改变

       传统的信息供应链模式是作者—>出版机构—>图书馆—>读者,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供应链模式已 经完全被打破。作者可以把稿件发给出版机构,由出版机构将其出版发行,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把稿件或相关资料发到网络上,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读者可以绕过 图书馆从网络上通过信息服务门户或搜索引擎工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供应与信息服务呈现多元化,信息获取也呈现多途径的方式。

       传统图书馆职能也因此而改变,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功能之一,要实现以分布式的网络和计算环境为技术支持和应用基础,对海量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制 作、组织、存储、发布和检索,实现读者之间、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多维和实时沟通。在新的运行环境中,信息活动将从原来的单向度转入多向度,读者可 以自己实现信息的提交、交换和利用,数字图书馆将进一步为整个校园服务,成为校园资源中心。数字图书馆为此将推行新的服务机制和模式。

       1.3信息活动中的利益博弈

       以学术期刊定购为例。目前各图书馆面对两个事实:由于学术期刊的出版受到少数营利出版社的垄断,不断调涨期刊的订费,迫使大学图书馆不得不删订期刊的 种数或减少图书的购置。根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RL-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调查,从年到年,美国的研究图书馆期刊经费增加了%,但是订购的期刊种数却只增加9%,而购买图书的种数则 下降5%。图书馆供应研究的资源相对减少,其结果将连带影响研究及教学的品质。

       另一方面,学者辛勤努力的研究成果发表时出版社却向学者按页索费(page charge),当学者需要参考利用期刊时,图书馆却需要再付大笔经费订阅。图书馆需要发展和支持通过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型发表作品的机制,并向学者、社会提供这种机制。

       1.4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改变

       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信息用户的有用信息也将分布在不同的信息类型中,在获取信息时,信息用户总希望能得到“一站式服务”,即通过一个检索平台或门户, 以最少的操作得到所需要的全部有用信息。为此信息服务部门需要提供存储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并提供能有效组织、检索、利用这些资源的信息管理系 统。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不同的研究机构、组织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相应地开发了不同的应用系统。例如:

       Eprints(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开发);

       Dspace(由MIT和HP联合开发);

       Fedora(由Univ. of Virginia and Cornell开发);

       GreenStone(由Univ. of Waikato,Witten&Bainbridge开发)。

       其中,DSpace系统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可用性和可自定义性和开放源代码,受各高校(包括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 亚大学等)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和推崇。现在,全球许多研究机构都用DSpace系统来应对各种不同的数字化文献的需求,如机构知识库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IRs)、学习对象库(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ies ,LORs)、电子化主题(eTheses)、电子化记录管理(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ERM)、数字化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出版(Publishing)等等。在此对DSpace系统作一个简单介绍。

       2 DSpace系统简介

       DSpace(数字空间)系统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MIT Libraries)和美国惠普公司实验室(Hewlett-Packard Labs)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并于年月开始投入使用的,以内容管理发布为设计目标,遵循BSD协议的开放源代码数字存储系统。该系统可以收 集、存储、索引、保存和重新发布任何数字格式、层次结构的永久标识符研究数据。

       DSpace是一个专门的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管理系统,它管理和发布由数字文件或“位流”(bitstreams)组成的数字条目(item),并且允许创建、索引和搜索相关的元数据以便定位和存取该条目。它包括的基本概念主要有:

       数字空间群(DSpace communite):数字空间是针对数字材料的长期保存而设计的。数字材料来源于不同的组群,比如大学的院系、实验室,图书馆的采访、编目等部门,这些依据不同的授权完成不同任务的组群称作数字空间群。

       1)电子用户(e-people):DSpace的用户可能是教师、学生,也可能只是一些计算机系统,因此DSpace把用户称作“E人”。

       2)工作流(workflow):DSpace的运作方式,数字材料和元数据在被接受之前经过事先设定的流转审核的步骤;

       3)信息订阅(subscription):用户可以向DSpace发送订阅请求,以便在新材料到来时收到带有内容提要的Email提示。

       2.2 DSpace系统功能特点

       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要点:基于存储的资产管理;以事件触发构建的工作流机制;以分级权限控制的管理体系;

       2.2.1基于存储的资产管理

       DSpace首先是基于存储管理的,它提供对所有数字格式的支持,比如文档、书籍、数据库、计算机程序、虚拟和仿真模型、多媒体出版物和学习对象等等。另一方面,对于印刷型文献,DSpace也可以通过元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利用URL和馆藏地点来区分文献服务的方式。

       Dspace支持两种存储模式:“位”存储(bit preservation)和功能存储(functional preservation)。位存储保证提交的数字材料没有任何改变,即每一位(bit)均保持原样,在多年以后仍然可以将文件复原出来。功能存储的实现 是通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存储内容的格式,以保证当旧有格式淘汰后,数字材料还能够被随时调用(可浏览、可运行、可检索……)。显而易见,功能存储是理想 的存储状态,但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为此,Dspace对于文件格式定义了三个层次:支持的格式、知道的格式和不支持的格式。些文件格式很容易向通用的格 式转化(像TIFF图像或XML文档),而有些格式会由于专利等原因很难实现功能存储。对于上述的所有三个层次,DSpace建议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同时 进行“位”和“功能”存储,以便一旦时间证明哪种格式可以更有效地呈现素材时,“数字考古学家”能够获得最初的原料。

       2.2.2以事件触发构建的工作流机制

       DSpace的运作是以事件触发的机制来实现的。谁可以存储材料,怎样存储,谁可以利用存储的材料,谁负责管理?这一系列问题在可定制的管理策略下完全由事件触发来解决。

       在DSpace中有很多的数字空间群,对于内部工作部门(数字空间群),通常,所有工作人员都设定为“提交者”(submitters),而其中的一 部分人又被设定为“审核者”(reviewers),负责人则设定为终审者(coordinator)。每个数字空间群中都存在着“提交者”、“审核者” 等等的角色。这些角色可能指派给很多人,组成角色群,或称“电子工作组(e-person group)”。 任何一个对系统的请求,从检索、浏览到材料提交,都会触发不同的工作流,并进入相应的“任务池(Task pool)”。经过审核、元数据编辑和终审等等环节最终进入DSpace。而该工作流涉及的每一个步骤的电子工作组,都会因为自己的角色而获得通知,使相 应的电子用户可以进入个人数字空间(Individual DSpace)来完成任务。

       典型的事件如新书采购:书商(用户)的图书馆(DSpace)提交书目,新书通告被放入采访部(acquisition数字空间群)的“任务池”,处 于采访数字空间群的专业人员可以从“任务池”中获取书目进行审核,(相应的书目将同时被移除,以免重复相同的工作流。)如果审核通过,系统产生订购单。如 果是即时生效的数字资源,这一事件将触发DSpace的元数据编辑工作流。如果审核不通过,用户将得到附有审核人员意见的通知书。示意如下:

       对于外部数字空间群,匿名用户可以通过WEB访问进行检索和浏览,授权用户则可以将自己的材料提交DSpace,触发馆藏接收工作流。比如教师的课 件、博士的学位论文,这些数字文献本来就是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来源,通过DSpace的工作流经过专业馆员的审核和元数据编辑,很方便地进入馆藏。另外,作 为数字图书馆功能的拓展,用户还可以在授权的个人数字空间中临时或永久存放数字材料。

       2.2.3以分级权限控制的管理体系

       如上所述,数字空间群拥有不同的电子工作组,而不同的组拥有不同的权限。某些DSpace的功能,比如检索、浏览等可以是匿名的,但是如提交、订阅以 及管理等功能则需要经过用户认证。DSpace提倡“电子用户”(e-people)的概念,每个电子用户需要向DSpace提供如下信息:

       E-mail 地址

       姓名

       认证信息,比如密码

       订阅专题列表

       DSpace有一个可变的认证系统,它采用的是“缺省否定(default deny)”的策略,比如,一个电子用户对某个元数据具有“读”权限,但他未必就拥有对此元数据指向的材料的“读”权限。

       3 DSpace的优点与不足

       3.1开放源代码

       DSpace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平台,可以从其网站上免费下载,可以自由使用、复制和修改。其所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也是开放的源代码,如PostgreSQL、JDK、Apache等。DSpace主要代码均为Java编写,可以运行于所有UNIX系统。

       3.2 修改和扩展功能容易

       DSpace提供了几个支持API接口的内置程序,可以通过它简化和加速数字馆藏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为系统提供了扩展和修改的能力。另外,由于Java虚拟机是由HTML和部分嵌入的Java代码组成的,基本上不需要触动其核心的代码就可以方便地修改它。

       3.3 DSpace系统能接受几乎所有的文件类型

       DSpace可以接受的电子化材料包括:

       论文与预印稿(Articles and preprints)

       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s)

       雇用证书(Working papers)

       会议论文(Conference papers)

       电子论题(E-theses)

       数据集,包括统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数学等等(Datasets: statistical, geospatial, matlab, etc.)

       图像,包括可视化图像、科学图表等(Images: visual, scientific, etc.)

       声频文件(Audio files)

       视频文件(Video files)

       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

       重定格式后的数字图书馆馆藏(Reformatted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DSpace可以存储、管理和发布任何已经和未经出版的本地馆藏,保证印刷和数字文献的统一索引和定位。

       3.4检索功能强大

       DSpace的目标就是提供尽量多的检索特色。DSpace的索引和检索模型有一个API接口,允许非常方便地索引新内容,重建索引以及在指定范围内 检索。这个API来自免费的Java搜索引擎——Lucene 。Lucene支持字段检索、停词(stop words)、词干(stemming)以及不重建索引增加新的索引内容的能力。

       3.5界面简洁友好

       所有的DSpace用户界面都是基于WEB的,并且包含一系列的界面:用户提交界面、搜索界面、系统管理界面以及提交审核的各种界面。利用Java虚拟机和Java服务器技术,DSpace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这使DSpace的使用和管理都十分方便。

       3.6建立DSpace联盟

       在虚拟存储技术的支持下,利用DSpace联盟,还可以实现虚拟馆藏:联盟的馆藏对于用户完全透明,用户通过WEB界面访问元数据,并发送资源请求。 DSpace可以根据标准协议进入不同院校的系统,如康奈尔大学的arXiv ,通过本地的存储过程自动获取有关的文档备份。用户只需点击锁定(located)的条目,它就会被下载到WEB浏览器中。如果是一种WEB支持(Web -native)的格式,它就会立刻显示在浏览器中;否则它就被存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象Excel数据表或者CAD文件,需要以特定的程序来打开它。

       当然DSpace也存在不足之处,当要对DSpace 系统扩展功能进行比较复杂的修改时,需要修改系统的核心组件,这给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兼容方面带来影响;另外,DSpace系统不支持原始内容的创建,但 可以以工作流方式捕获任何支持主动文档开放协议(Open Archives Initiative)的数字资源和元数据。

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热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