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登頂之路Routes to the top
羅馬一人統治的羅馬啦羅頭兩個半世紀間,可見高矮胖瘦膚色各異的皇帝何熱皇帝取得出線。他們無不出身菁英中的恭喜菁英,要麼本身是凱薩元老,要麼是終於找到則元老的兒子。唯一的父親二建网校源码例外是埃拉加巴盧斯的前任馬克利努斯(Macrinus)——西元二一七年的一場政變中,卡拉卡拉小解時遭暗殺,馬皇死狀備受屈辱,帝為而後由馬克利努斯統治了一年多。愛收即便馬克利努斯不過是養原事業有成的律師、行政高官兼禁衛軍指揮官,羅馬啦羅卻非出身行伍、皇帝何熱職業軍人,恭喜他仍憑時運登基。凱薩
不過,終於找到則這些皇帝的出身愈來多元,以至於到本書最後,已可見以北非、西班牙或敘利亞為「故鄉」的人坐過羅馬的王座。一名四世紀的羅馬史家稱,從西元九十六年圖密善過世之後,「每一位皇帝都是外地人」,可謂一針見血(雖然不盡然精確)。
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在於羅馬菁英整體也愈來愈多元。羅馬社會與政治生活有許多顯著的特色,其一正是各省統治階級會逐漸化入羅馬都會圈的統治階級中。到了西元二世紀末,已經有些元老的出身可以回溯到希臘、西班牙、高盧以及北非。(據我們所知,在线充值流量源码落後的不列顛省是唯一從未誕生過元老的地方。)菁英益發多元,王座上的人自然也更多元——與此同時,劃分誰算「羅馬人」,誰算「外地人」的界線變得愈來愈模糊。
二世紀初的圖拉真與哈德良是統治者當中頭兩個出身西班牙的人,兩人也都是義大利移民後代,而非「原生」西班牙人。半世紀後,第一個登上寶座的北非人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為元老兼軍人,母親是義大利貴族,父親則是北非城鎮大萊普提斯(Lepcis Magna)當地的有錢人。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的妻子尤莉亞.多姆娜(埃拉加巴盧斯的姨婆)出身敘利亞埃姆薩的王族兼祭司家族。據說在一次算命時(肯定是事後諸葛),從她的命盤來看,她注定會嫁給國王。
傳統貴族對這般多樣性並不非常樂見。有個故事提到,在哈德良登基之前,其他元老曾笑他口音「老土」,或是有「外省」腔,受到刺激的他還去上了正音班——十足的歧視意味。幾十年後,人們總說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講話「聽起來很非洲」,偏愛吃某種非洲豆子,而這些說法也透出同一種歧視(對他人家鄉菜的這種嗤之以鼻,其實就跟不列顛上流人士一聽到首相愛吃豌豆泥跟豬皮脆片時,便流露出的不屑相去無幾)。甚至有人說,塞維魯斯的妹妹幾乎不會講拉丁語,她到羅馬探親時,文字模板源码讓塞維魯斯「顏面盡失」,立刻要她打道回府。
關於埃拉加巴盧斯的「異俗」宗教創新,有些故事是在放大、譴責他的敘利亞出身,背後隱含的也是類似的態度。他的確在埃姆薩擔任過祭職,但他不是被人直接從某座東方神廟中的避靜生活中拉出來(一如諸多故事要我們如此相信的)當羅馬皇帝,反而是在義大利和西方度過大半的孩提時光。
綜觀歷史,仇外心理與文化偏見往往會隨著族群多樣性,以及對外界的開放而來,羅馬也不例外。但有一點無庸置疑:這些統治者的真面目,遠比今人根據博物館展出的那一排排無差別白色大理石半身像所想像出來的樣貌更多元,而且是愈來愈多元。
這些人最後如何登上寶座的故事,就跟他們出身的故事一樣豐富。確實有少數幸運兒是從指定繼承人的角色順利變成現任統治者,但畢竟是少數。偶爾會是內戰中「僅存的角逐者」即位。
西元六十九年的維斯帕先和一九三年的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正是如此。也有人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如西元四十一年,禁衛軍刺殺了卡利古拉之後,便發現他的叔叔克勞狄烏斯正躲在簾幕後。由於眼下沒有其他可行的人選,因此才擁立他為皇帝。半世紀後,圖密善遇刺,老者涅爾瓦(Nerva)掌權,论坛源码模板下载算是同一個主題的變奏曲。密謀者事先向幾名人選提議由他們登基,涅爾瓦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說「好」的人,其他人則堅定答道,「別,謝你了」(大概是覺得要是最後失敗了,那現在接受可就太危險了)。
不過,最齷齪的即位方式,或許得數在一九三年內戰期間(最後以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獲勝告終)花錢買位子的短命皇帝狄狄烏斯.尤利阿努斯了。
禁衛軍刺殺前任皇帝之後,對新皇帝施捨的金額感到不滿,於是決定看誰喊價最高,便支持誰登基。
其實,羅馬沒有「一次只能一人登基」的問題。我們現今多把羅馬皇帝想成單一統治者。而我先前提到皇帝時,指的確實是一人統治,接下來也是這樣。不過,這恐怕是誤導人的略稱。因為,在書裡談的這段時間,有好幾次是兩人同時登基,共同執掌皇權(未來甚至成為常態)。早在西元一世紀初,即有文件透露出提比留計畫讓姪孫卡利古拉,跟自己的小孫子提貝利烏斯.格梅勒魯斯(Tiberius Gemellus)一起繼承王位。假如他真有此意,那就代表計畫沒有實現。极简趋势源码卡利古拉自己擔任皇帝,而提比留的孫子也沒活多久(頁113-14)。
不過,共治倒是在安敦寧.庇護離世後實現了——馬可.奧里略與盧奇烏斯.烏耶魯斯(Lucius Verus)以共帝身分統治,直到烏耶魯斯在一六九年去世為止(可能是死於一場大疫,除非你比較喜歡他的義母用下了毒的牡蠣置他於死的故事)。到了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治世之末,共治再度實現,共帝者是他的兒子卡拉卡拉;直到父親二一一年過世,卡拉卡拉繼續和弟弟蓋塔(Geta)共享皇位,儘管時間不長。以這個例子來說,共治並非化解家庭糾紛的好方法。不到一年,蓋塔便在兩人母親的膝頭上斷了氣,據說殺手是得到卡拉卡拉的授意。
條條大路通王權,「先帝的親生兒子」無疑是個優勢。正因如此,二一二年推舉埃拉加巴盧斯為皇帝的政變領導者們,才會散播謠言說他是先帝卡拉卡拉的私生子(為了強調這一點,他們給這可憐的小伙子套上據說曾經為其「父」所擁有的衣服,同時改了他的名字好配合這個說法)。幾年後,亞歷山大.塞維魯斯的支持者在擁立他為皇帝時,也抄襲了這套說法,只差(就我們所知)沒為他套上前任皇帝的衣服。
不過,人們並不覺得王權只能沿直系血脈傳承,何況沒有血脈的情況常常發生。直到西元七十九年,帝制已走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之後,才出現親生兒子繼承父親的情況——提圖斯(Titus)繼承維斯帕先的王位。這種情況在接下來一個世紀再也沒有重演,直到一八○年,康茂德繼其生父馬可.奧里略為皇帝為止。
我是刻意強調生父的。王位繼承的支柱畢竟是收養制度,收養使王位人選不僅限於皇帝的血親,同時仍然能以家務事的方式進行權力轉移。從我們已知最久遠的歷史來看,羅馬的收養跟今日多數的收養有著不同的功能。這是一種在親生骨肉皆未能倖存的情況下,確保財產和姓氏延續下去的手段(當時有一半的孩子活不過十歲)。繼子大多不是嬰幼兒,而是成年男子,且親生父母往往尚在人世。
「收養」打從一開始即內建於一人統治體系中。羅馬的第一個王朝,正是從尤利烏斯.凱薩在遺囑中收養外甥孫屋大維揭開序幕,奧古斯都則點名了一連串倒楣的外甥、外孫以及其他政二代,以收養義子的方式,欽點他們為自己的繼承人。兩個多世紀後,埃拉加巴盧斯也採行同樣的手法(肯定是身邊那些保母們的指點),收養自己的表弟亞歷山大.塞維魯斯(這男孩其實只比他的新「爸爸」小四歲而已),藉此鞏固自己的地位,並確保王朝延續。
換句話說,對於身分並非皇帝親生兒子的側近或親族來說,收養讓他們得以出現在繼位名單中,進而領先圈內的潛在競爭者,是很受推崇的制度。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在一九三年的內戰後掌權,索性顛覆收繼程序,只求一個合理(卻是荒謬)的結局。為了鞏固自己對王位的權利,他追認自己為前任皇帝馬可.奧里略的養子——他可是十多年前就死了。對此,某幽默家的反應是:「恭喜凱薩,你終於找到父親啦」。
不過,從西元一世紀末過了大半個二世紀,這八十多年下來,收養已有了系統性的運用。從涅爾瓦開始,一個個膝下無子的皇帝從一個更擴延出去的家族,乃至於家族之外收養繼承人。這麼做的動機肯定有一部分是不得不然:連當然繼承人都沒有的話,自然更談不上適不適合繼承。
收養或許出於幾分粉飾沒有親生兒子或至親人的氛圍在內,但這種做法數十年來(占本書所談時代近三分之一的跨度)愈發躍升為克承大統的核心原則,甚至有人提倡以此為確立帝國菁英統治的手段。
普林尼在謝辭中明確讚揚圖拉真登基的方式——他是涅爾瓦選的養子,也是該王朝下來一系列今人所謂「收養」王朝(‘adoptive’ emperors) 的第一人。
普林尼把此一方式訴諸為一種值得驕傲的事,「要來統治全體公民的人,理應從全體公民當中遴選而出」。相較於純憑血緣,選賢任能更能確保來人是明君賢帝——普林尼的說法是,比妻子生的更好。
我們不難(再度)發現,羅馬菁英根本無視絕大多數的公民的特點,而後者這輩子根本沒有機會獲選成為皇帝。普林尼說「全體公民」,意思是「像我這樣的公民」。但他的論點很清楚:生物遺傳並非挑選羅馬世界統治者的理想做法。十八世紀的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想必同意他的看法。
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the Roman Empire)裡,選出涅爾瓦以降,一路到馬可.奧里略(死於西元一八○年)等「收養」繼承人之治世,做為整體世界史當中「人類境遇最美好、最繁榮」的時期(老實說,他跟普林尼一樣選擇性失明)。直到有個親生兒子康茂德,活到生父馬可.奧里略駕崩並繼承王位之後,這段「美好」時光也就此終結。正是有康茂德遇刺的這個前因,才會有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那詭異的回溯收養新花招,結果,再次回歸收養原則。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羅馬皇帝:廣袤帝國,權力之顛,重現古羅馬帝制萬象》,麥田出版
作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譯者:馮奕達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SPQR》《十二凱撒》暢銷作者、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以全新的歷史視角、前所未有的方式揭露皇帝的世界
全方位了解羅馬帝國權力運作與精心建構的帝王形象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即時暢銷榜
✱ 亞馬遜(Amazon)、《紐約客》(New Yorker)、《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史密森尼》(Smithsonian)2023年度最佳書籍
皇帝一個接一個:瘋狂的卡利古拉、暴君尼祿、哲學家皇帝奧里略……
作者提出更大的提問:皇帝實際上擁有什麼權力?位居高位又有何感受?
本書著眼於權力、腐敗、陰謀等大哉問,
亦細看皇帝的實際日常以及令帝國體系得以運作的朝臣百姓,
直面皇帝人性化的一面、追尋帝權的蛛絲馬跡,栩栩如生有別於以往的羅馬史。
殘忍、豪奢、無所不能,這些都是用以描述羅馬皇帝的形容詞。然而,我們如何從皇帝的傳言中抽絲剝繭、辨出真相?瑪莉.畢爾德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古代羅馬世界統治者的虛實,探討他們做了什麼、為何這麼做以及人們為何要以浮誇、有時堪稱聳動的方式傳誦他們的故事;並細探每任皇帝的好壞評價,生動地勾勒這些輝煌人物的形象,深入研究「面對羅馬大火仍彈琴作樂的尼祿」以及「封愛馬為元老院議員的卡利古拉」等等皇帝的傳說故事。
除了聚焦在統治者外,作者亦細膩刻劃羅馬帝國的政治社會情勢。羅馬王居真的血跡斑斑嗎?為什麼這麼多皇帝死於刺客手下、他們握有哪些權力及行使的範圍、政治局勢幕後真正的操控者是誰,以及如何統治如此龐大的帝國。在王居、浴場、賽馬場、旅途中,我們都能一窺帝王的蹤跡、研究皇帝,亦會面皇帝的妻子和情人、敵人和奴隸、弄臣和士兵,以及將陳情信塞到皇帝手中的子民。
憑藉著對階級和政治細緻入微的描繪,本書直接觸及了對羅馬想像的核心,即羅馬最奢華、最極端和最強大的形象————「羅馬皇帝」,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講述了這段歷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