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加驱动实现
2.Linux驱动(驱动程序开发、源码驱动驱动框架代码编译和测试)
3.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4.sdd参数是源码驱动什么意思?
5.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6.Netty源码探究1:事件驱动原理
深入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加驱动实现
本文主要探讨了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的源码驱动驱动实现过程。用户空间调用select库后,源码驱动系统调用sys_select引导到内核处理。源码驱动核心内容涉及四个关键结构体:poll_wqueues、源码驱动智慧党建源码pcpoll_table_page、源码驱动poll_table_entry和poll_table_struct。源码驱动每个进程在select调用时,源码驱动都会对应一个poll_wqueues结构体,源码驱动用于统一管理所有fd的源码驱动轮询操作,这是源码驱动整个流程的基础。
poll_wqueues的源码驱动inline_entries数组有限,当空间不足时,源码驱动会动态扩展为物理内存页。源码驱动当fd调用poll函数时,会分配poll_table_entry,首先从inline_entries开始,直到用完才分配新的物理页。poll_table_entry在__pollwait函数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存储了特定fd的file指针、硬件驱动的等待队列头和进程的poll_wqueues结构体。
总结来说,硬件驱动的事件等待队列头数量有限,每个进程仅有一个poll_wqueues结构体,但fd的数量取决于驱动程序的事件队列头数量。每个fd可能对应多个poll_table_entry,这些结构体在驱动程序中用于记录等待事件。当多个进程同时使用select监控同一设备,每个进程的poll_table_entry数量将保持一致。
do_select函数通过遍历n个fd,调用它们的poll函数,驱动程序如字符设备evdev中的poll函数会与poll_wqueues.poll_table关联。poll_table结构简单,包含函数指针和key值,分析主图源码key值会根据fd的监测需求变化。当设备有IO事件时,驱动程序会调用相关函数,唤醒select进程,最后select函数检查并返回用户空间。
本文还通过实例,如字符设备驱动和内存字符设备驱动模拟,展示了select在内核中实际操作的过程。通过驱动程序实现poll接口,使得设备支持select机制,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可以灵活监控多个fd的事件。
Linux驱动(驱动程序开发、驱动框架代码编译和测试)
驱动就是对底层硬件设备的操作进行封装,并向上层提供函数接口。
Linux系统将设备分为3类: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
先看一张图,图中描述了流程,有助了解驱动。
用户态:
内核态:
驱动链表:管理所有设备的驱动,添加或查找, 添加是发生在我们编写完驱动程序,加载到内核。查找是在调用驱动程序,由应用层用户空间去查找使用open函数。驱动插入链表的顺序由设备号检索。
字符设备驱动工作原理:
在Linux的世界里一切皆文件,所有的硬件设备操作到应用层都会被抽象成文件的操作。当应用层要访问硬件设备,它必定要调用到硬件对应的驱动程序。Linux内核有那么多驱动程序,应用怎么才能精确的调用到底层的驱动程序呢?
当open函数打开设备文件时,可以根据设备文件对应的股票ccr指标源码struct inode结构体描述的信息,可以知道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类型(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还会分配一个struct file结构体。
根据struct inode结构体里面记录的设备号,可以找到对应的驱动程序。在Linux操作系统中每个字符设备都有一个struct cdev结构体。此结构体描述了字符设备所有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字符设备的操作函数接口。
找到struct cdev结构体后,linux内核就会将struct cdev结构体所在的内存空间首地址记录在struct inode结构体i_cdev成员中,将struct cdev结构体中的记录的函数操作接口地址记录在struct file结构体的f_ops成员中。
任务完成,VFS层会给应用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fd)。这个fd是和struct file结构体对应的。接下来上层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fd找到struct file,然后在struct file找到操作字符设备的函数接口file_operation了。
其中,cdev_init和cdev_add在驱动程序的入口函数中就已经被调用,分别完成字符设备与file_operation函数操作接口的绑定,和将字符驱动注册到内核的工作。
驱动程序开发步骤:
Linux 内核就是由各种驱动组成的,内核源码中有大约 %是各种驱动程序的代码。内核中驱动程序种类齐全,可以在同类驱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符合具体单板。
编写驱动程序的难点并不是硬件的具体操作,而是弄清楚现有驱动程序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加入这个硬件。
一般来说,编写一个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的大致流程如下: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框架代码来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编译等。
基于驱动框架的代码开发:
上层调用代码
驱动框架代码
驱动开发的重点难点在于读懂框架代码,在里面进行设备的添加和修改。
驱动框架设计流程:
1. 确定主设备号
2. 定义结构体 类型 file_operations
3. 实现对应的 drv_open/drv_read/drv_write 等函数,填入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
4. 实现驱动入口:安装驱动程序时,就会去调用这个入口函数,tcl源码怎么编译执行工作:
① 把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告诉内核:注册驱动程序register_chrdev.
② 创建类class_create.
③ 创建设备device_create.
5. 实现出口:卸载驱动程序时,就会去调用这个出口函数,执行工作:
① 把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从内核注销:unregister_chrdev.
② 销毁类class_create.
③ 销毁设备结点device_destroy.
6. 其他完善:GPL协议、入口加载
驱动模块代码编译和测试:
编译阶段:
驱动模块代码编译(模块的编译需要配置过的内核源码,编译、连接后生成的内核模块后缀为.ko,编译过程首先会到内核源码目录下,读取顶层的Makefile文件,然后再返回模块源码所在目录。)
将该驱动代码拷贝到 linux-rpi-4..y/drivers/char 目录下 文件中(也可选择设备目录下其它文件)
修改该文件夹下Makefile(驱动代码放到哪个目录,就修改该目录下的Makefile),将上面的代码编译生成模块,文件内容如下图所示:(-y表示编译进内核,-m表示生成驱动模块,CONFIG_表示是根据config生成的),所以只需要将obj-m += pin4drive.o添加到Makefile中即可。
回到linux-rpi-4..y/编译驱动文件
使用指令: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KERNEL=kernel7 make modules进行编译生成驱动模块。
加载内核驱动:
加载内核驱动(相当于通过insmod调用了module_init这个宏,然后将整个结构体加载到驱动链表中)。 加载完成后就可以在dev下面看到名字为pin4的设备驱动(这个和驱动代码里面static char *module_name="pin4"; //模块名这行代码有关),设备号也和代码里面相关。
lsmod查看系统的驱动模块,执行上层代码,赋予权限
查看内核打印的信息,如下图所示:表示驱动调用成功
在装完驱动后可以使用指令:sudo rmmod +驱动名(不需要写ko)将驱动卸载。
驱动调用流程:
上层空间的open去查找dev下的驱动(文件名),文件名背后包含了驱动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此时用户open触发一个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经过vfs(虚拟文件系统),vfs根据文件名背后的设备号去调用sys_open去判断,找到内核中驱动链表的驱动位置,再去调用驱动里面自己的dev_open函数。
为什么生成驱动模块需要在虚拟机上生成?树莓派不行吗?
生成驱动模块需要编译环境(linux源码并且编译,需要下载和系统版本相同的源码资源整合Linux内核源代码)。也可以在树莓派上面编译,但在树莓派里编译,效率会很低,要非常久。
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深入了解Linux内核中的i2c设备驱动程序详解 在Linux内核中,i2c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是一个关键部分。本文将逐步剖析其形成、匹配及源码实现,以帮助理解i2c总线的工作原理。 首先,熟悉I2C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主从结构,设备通过从机地址寻址,其工作流程涉及主器件对从机的通信。了解了基础后,我们接着来看Linux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框架。 Linux的i2c设备驱动程序框架由driver和device两部分构成。当driver和device加载到内存时,会自动调用match函数进行匹配,成功后执行probe()函数。driver中,probe()负责创建设备节点并实现特定功能;device则设置设备的I2C地址和选择适配器,如硬件I2C控制器。 示例代码中,i2c_bus_driver.c展示了driver部分的实现,而i2c_bus_device.ko和i2c_bus_device.ko的编译加载则验证了这一过程。加载device后,probe函数会被调用,确认设备注册成功。用户程序可测试驱动,通过读写传感器寄存器进行操作。 在设备创建方面,i2c_new_device接口允许在设备存在时加载驱动,但有时需要检测设备插入状态。这时,i2c_new_probed_device提供了检测功能,确保只有实际存在的设备才会被加载,有效管理资源。 深入源码分析,i2c_new_probed_device主要通过检测来实现设备存在性,最终调用i2c_new_device,但地址分配机制确保了board info中的地址与实际设备地址相符。 至此,关于Linux内核i2c驱动的讨论结束。希望这个深入解析对您理解i2c设备驱动有帮助。如果你对此话题有兴趣,可以加入作者牧野星辰的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内核学习资料包,包括视频教程、电子书和实战项目代码
内核资料直通车:Linux内核源码技术学习路线+视频教程代码资料
学习直达: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
sdd参数是什么意思?
SDD(Source-driven Development)指的是源码驱动开发,是一种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其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作为主要创造性产物来对待。在SDD方法中,代码被用作开发过程的基础,而不是最终产品的产物。SDD方法利用自动化工具、复杂的数据结构和模板来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和维护性,从而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SDD参数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在软件开发中,SDD参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SDD参数可以帮助开发团队通过源码驱动开发的方法,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项目进度。利用SDD参数,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需求和规范,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如何应用SDD参数进行软件开发?
要应用SDD参数进行软件开发,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首先,开发人员需要学习SDD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熟练运用开发工具。其次,需要利用各种自动化工具帮助开发人员完成代码生成、模块化、测试和集成。最后,为了实现高效开发,还需要严格控制开发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总之,应用SDD参数进行软件开发,需要全面发挥源码驱动开发的优势,让开发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前言
基于linux的驱动开发学习笔记,本篇主要介绍了一个字符驱动的基础开发流程,适合有嵌入式开发经验的读者学习驱动开发。
笔者自身情况
我具备硬件基础、单片机软硬基础和linux系统基础等,但缺乏linux驱动框架基础,也未进行过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移植开发。因此,学习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将有助于打通嵌入式整套流程。虽然作为技术leader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但对产品构架中的每一块业务和技术要有基本了解。
推荐
建议参考xun为的视频教程,教程过程清晰,适合拥有丰富知识基础的资深研发人员学习。该教程不陷入固有思维误区,也不需要理解imx6的庞杂汇报,直接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无需从裸机开始开发学习,所有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结合多年相关从业经验,确实能够融会贯通。从业多年,首次推荐,因为确实非常好。
驱动
驱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驱动源码:Hello world!
步骤一:包含头文件
包含宏定义的头文件init.h,包括初始化和宏头文件,如module_init、module_exit等。
#include
包含初始化加载模块的头文件
步骤二:写驱动文件的入口和出口
使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宏定义入口和出口。
module_init(); module_exit();
步骤三:声明开源信息
告诉内核,本模块驱动有开源许可证。
MODULE_LICENSE("GPL");
步骤四:实现基础功能
入口函数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Hello, I’m hongPangZi\n"); return 0; }
出口函数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bye-bye!!!\n"); }
此时可以修改步骤二的入口出口宏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总结,按照四步法,搭建了基础的驱动代码框架。
Linux驱动编译成模块
将驱动编译成模块,然后加载到内核中。将驱动直接编译到内核中,运行内核则会直接加载驱动。
步骤一:编写makefile
1 生成中间文件的名称
obj-m += helloworld.o
2 内核的路径
内核在哪,实际路径在哪
KDIR:=
3 当前路径
PWD?=$(shell pwd)
4 总的编译命令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make进入KDIR路径,当前路径编译成模块。
obj-m = helloworld.o KDIR:= PWD?=$(shell pw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步骤二:编译驱动
编译驱动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内核源码要编译通过
驱动编译成的目标系统需要与内核源码对应,且内核源码需要编译通过。
2 内核源码版本
开发板或系统运行的内核版本需要与编译内核驱动的内核源码版本一致。
3 编译目标环境
在内核目录下,确认是否为需要的构架:
make menu configure export ARCH=arm
修改构架后,使用menu configure查看标题栏的内核构架。
4 编译器版本
找到使用的arm编译器(实际为arm-linux-gnueabihf-gcc,取gcc前缀):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5 编译
直接输入make,编译驱动,会生成hellowold.ko文件,ko文件就是编译好的驱动模块。
步骤三:加载卸载驱动
1 加载驱动
将驱动拷贝到开发板或目标系统,然后使用加载指令:
insmod helloworld.ko
会打印入口加载的printk输出。
2 查看当前加载的驱动
lsmod
可以查看到加载的驱动模块。
3 卸载驱动
rmmod helloworld
可以移除指定驱动模块(PS:卸载驱动不需要.ko后缀),卸载成功会打印之前的printk输出。
总结
学习了驱动的基础框架,为了方便测试,下一篇将使用ubuntu.编译驱动,并做好本篇文章的相关实战测试。
Netty源码探究1:事件驱动原理
Netty源码探究1:事件驱动原理
Netty借鉴了Reactor设计模式,这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用于管理并发服务请求。在模式中,服务处理器对请求进行I/O多路复用,并同步分发给相应的请求处理器。Netty的核心内容是Reactor,因此深入分析其在Netty中的应用至关重要。Netty吸收了前人优秀经验,构建出这款优秀的技术框架。
在Reactor设计模式中,Demultiplexer和Dispatcher是关键概念。Netty中的Demultiplexer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在于其Server端的架构设计。Netty通过Bootstrap(ServerBootstrap也适用)来构建Server,其中bind方法是启动Reactor运行的关键。在bind方法中,Netty创建并注册Channel到EventLoopGroup,从而实现Demultiplexer的功能。
Netty中的Channel与JDK中的Channel有何不同?Netty通过NioServerSocketChannel构建Server,其内部封装了Java NIO的Channel,但Netty的Channel与JDK中的Channel在注册到Selector时有所不同。Netty中的Channel注册到NioEventLoop中的Selector上,只关注OP_ACCEPT事件。当客户端连接时,事件被触发,Server响应客户端连接。这涉及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构造过程和Selector的创建。
Dispatcher在Java NIO中负责事件分发,Netty中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在NioEventLoop中,Selector.select()方法配合run()函数,共同实现事件监听循环。run函数中包含事件状态机和事件分派逻辑。当有事件到来时,状态机触发processSelectedKeys()方法,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处理器进行处理。
Netty中的事件驱动原理最终如何与自定义handler关联?在NioEventLoop的processSelectedKey()方法中,事件处理逻辑与Channel.Unsafe接口相关联。Channel.Unsafe接口用于封装Socket的最终操作,Netty通过此接口与业务层Handler建立关联。通过调用handler的read方法,Netty将事件与业务处理逻辑关联起来。
总之,Netty通过Rea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事件驱动原理,借助Demultiplexer和Dispatcher的机制,实现了对并发请求的高效处理。理解Netty的源码结构和事件驱动原理,对于深入掌握Netty技术框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