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ue源码阅读解析1- new Vue初始化流程
2.Linux内核|驱动模型initcall和module_init
3.Spring 源码学习 13:initMessageSource
4.Vue 源码解读(2)—— Vue 初始化过程
5.BusyboxBusybox源码分析-02 | init程序
6.cloud-init介绍及源码解读(上)
vue源码阅读解析1- new Vue初始化流程
深入探究 Vue 初始化流程,源码从 vue2.6. 版本的源码 src/core/instance/index.js 路径开始,引入 Vue 对象的源码初始化机制。首先,源码定义了实例构造器方法 `_init`。源码执行 `new Vue(options)` 即会触发此方法。源码bugsee 源码进入 `_init` 内部,源码调用 `init.js` 文件中函数处理初始化逻辑。源码
从 `init.js` 见得,源码初始化的源码核心步骤包含:实例 `vm` 的创建,以及 `render` 函数的源码生成。通过 `$mount` 方法引入与解析 HTML 模板或直接使用 `render` 函数,源码Vue 会编译模板并生成 `render` 函数,源码以高效执行渲染操作。源码
`$mount` 方法位于 `src/platforms/web/entry-runtime-with-compiler.js` 中,源码其功能主要是从模板或 `render` 函数中获取执行渲染所需的 `render` 函数。这种方式在使用 `template` 编写 HTML 代码时尤为关键,可避免模板编译过程,提高效率。
继续分析,进入 `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 查看 `mountComponent` 方法,了解从模板到真实 DOM 的挂载过程。`mountComponent` 方法负责准备挂载阶段,内部创建渲染 `watcher` 对象,进而调用 `updateComponent` 方法。
深入解析 `Watcher` 对象的定义和作用,在此过程中,`vm._watcher` 被 `this` 自身所引用,`this.getter` 由 `updateComponent` 函数提供,手机 文章系统源码最终调用 `get` 方法,执行 `updateComponent`,完成数据更新流程。
通过 `src/core/instance/render.js` 路径,找到渲染函数的调用,此函数将 HTML 字符串或模板转换为虚拟节点 `Vnode`。在此,调用 `vm.update` 函数,触发核心渲染逻辑。
`vm.update` 方法位于 `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接着进入渲染核心 `patch` 函数 `src/core/vdom/patch.js`。此过程是 Vue 实现其双向数据绑定的精髓,通过 `patch` 函数解析 `Vnode` 差异,并应用更新操作,最终达到界面更新。
新 Vue 实例的初始化流程至此结束,由模板到虚拟节点、数据绑定再到 DOM 更新,构建了一个动态、灵活且高效的前端应用框架。
Linux内核|驱动模型initcall和module_init
内核版本:Linux-6.1
文章目录汇总:所有文章目录 - 知乎 (zhihu.com)
模块初始化的宏观:module_init
在Linux内核开发和驱动开发中,module_init 是一个常见的宏,定义在 include/linux/module.h 文件中。它的实现会根据是否定义了 MODULE 宏有所不同,这决定了驱动是与内核编译到一起,还是单独编译为.ko文件。
MODULE 的定义通常通过编译时的参数传递,可通过查看 Makefile 文件,php在线解答源码如在编译.ko时使用特定的编译选项,而链接到内核时则不会使用这些选项。
未使能 MODULE 情况下,module_init 实际上是作为特殊 initcall,用于声明初始化函数并控制函数调用顺序。initcall 有多个级别,module_init 实际对应于 device_initcall,级别为 6。initcall 会在编译时声明一个 initcall_t 类型的静态变量,并放入内核的 .init.data 段。
initcall 的实现和行为可以通过查看 arch-linux-gnu-nm -n vmlinux 命令的输出进行分析。以 __initcall__kmod_cpuinfo____cpuinfo_regs_init6 为例,这个 initcall_t 类型的静态变量的名称和行为可从 __initcall_name 和 __initcall_id 的输出得出。
rootfs_initcall 在 5 秒后被调用,它在 do_basic_setup 中执行,需要在此之前将存储介质准备好,如读取文件系统镜像。
console_initcall 用于尽早输出日志,其初始化函数在 console_init 中调用,而 console_init 尽量选择较早时机进行。
链接脚本中,initcall 声明的变量放入以 .initcall 开头的段中,每个级别对应一个段,并按顺序放入 .init.data 段。
initcall 的执行时机包括 do_pre_smp_initcalls 和 do_basic_setup,前者在多核处理器和调度系统初始化之前执行,后者按 initcall 级别依次执行指定函数。链接时和多次编译的java图像加密源码顺序可能影响同级别 initcall 的执行顺序。
当 MODULE 使能时,Linux 中的某些模块可选择链接到内核或编译为.ko文件。initcall 宏被定义为 module_init 以兼容两者。分析 module_init 实现,可以参考《module_init 源码》。
__inittest:代码中未找到调用地方,但从 v2.6.0 对 module_init 的注释推测,可能是为了防止编译器警告。
init_module 是 initfn 的别名,具有相同的地址,通常为静态函数,而 init_module 为全局函数。在命令行使用 insmod 或 modprobe 安装模块时,系统最终调用 init_module 或 finit_module。
init_module 和 finit_module 用于从用户态加载.ko文件,查看 man 2 init_module 可以了解这两个函数的具体使用。
加载模块的流程最终会调用 load_module,其流程如下。
Spring 源码学习 :initMessageSource
前言
阅读完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源码后,接下来就是initMessageSource这一步骤,其主要功能是初始化国际化文件。
按照惯例,首先通过官网了解国际化的用法,然后深入研究源码。
官网1..1. Internationalization using MessageSource[1]中提到,MessageSource的主要作用是使用国际化,定制不同的消息。
需要注意的获取网页源码 app是,MessageSource定义的Bean名称必须为messageSource,如果找不到则会默认注册DelegatingMessageSource作为messageSource的Bean。
1. 创建国际化文件
2. 声明MessageSource
在JavaConfig中声明MessageSource,记得名字一定要叫做messageSource!
3. 测试结果
执行后输出结果如下:
了解了国际化是如何使用的之后,再看看这一步的源码,就知道其作用了!
initMessageSource源码
这块源码唯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Bean的名称必须要是messageSource。
总结
本文通过官网,了解到什么是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使用,并结合代码和源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当然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国际化MessageSource的Bean名称要必须为messageSource。
Vue 源码解读(2)—— Vue 初始化过程
深入理解 Vue 的初始化过程,揭开面试官心中疑惑,new Vue(options) 的神秘面纱。
寻找入口,确定 Vue 的构造函数在 /src/core/instance/index.js 文件中,采用示例代码和调试功能逐步探索。
阅读源码,从 Vue.prototype._init 开始,了解 Vue 初始化过程,逐步解析构造函数中的各项操作。
源码解读:从 /src/core/instance/init.js 看起,解析 resolveConstructorOptions、resolveModifiedOptions 等关键方法,逐步深入。
优化选项合并,理解 mergeOptions 方法如何确保配置选项的正确整合。
注入和提供,从 initInjections、resolveInject、initProvide 等方法中学习 Vue 如何处理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总结 Vue 的初始化流程,从构造函数到选项解析,再到组件注入与提供,全面掌握初始化过程。
感谢各位的点赞、收藏和评论,期待与您的下期见面。
学习之路永无止境,知识与习惯相伴相随。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新视频和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发送,欢迎关注:李永宁lyn。
文章已收录到 github 仓库 liyongning/blog,欢迎 Watch 和 Star。
BusyboxBusybox源码分析- | init程序
在Linux内核启动后期,init线程执行的第一个用户空间程序是init,这个程序在Busybox源码中的实现由/init目录下的init.c编译而成,其入口点为init_main()。在init_main()函数中添加了标识代码,验证了这一过程。实际上,当Busybox编译安装后,会通过链接指向../bin/busybox来执行init。 分析init程序,当CONFIG_FEATURE_USE_INITTAB配置启用时,会依据/etc/inittab文件中的配置进行操作;若文件不存在或未启用该配置,init将执行默认行为,如运行INIT_SCRIPT和启动"askfirst" shell。而BusyBox的init不支持运行级别,sysvinit是需要的选项来处理运行级别管理。 Linux支持7个运行级别:0:停机状态,等同于关机,不可作为默认运行级别。
1:单用户模式,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录。
2:多用户无网络模式。
3:多用户有网络模式,常见运行级别。
4:保留,未使用。
5:X图形界面,登录后进入。
6:正常关闭并重启,同样不能作为默认运行级别。
可以通过runlevel命令查看当前运行级别,如在Ubuntu系统中,运行runlevel命令会显示当前的运行级别。cloud-init介绍及源码解读(上)
cloud-init介绍及源码解读(上) cloud-init的基本概念 metadata包含服务器信息,如instance id,display name等。userdata包含文件、脚本、yaml文件等,用于系统配置和软件环境配置。datasource是cloud-init配置数据来源,支持AWS、Azure、OpenStack等,定义统一抽象类接口,所有实现都要遵循规范。 模块决定定制化工作,metadata决定结果。cloud-init配置有4个阶段:local、network、config、final。cloud-init支持多种userdata类型,如自定义Python代码、MIME文件等。用户数据类型包括User-Data Script(MIME text/x-shellscript)和Cloud Config Data(MIME text/cloud-config)。 cloud-init支持多种datasource,包括NoCloud、ConfigDrive、OpenNebula等。通过Virtual-Router获取metadata和userdata信息。 cloud-init在云主机上创建目录结构以记录信息。cloud.cfg文件定义各阶段任务。 cloud-init工作原理 cloud-init通过从datasource获取metadata,执行四个阶段任务完成定制化工作。在systemd环境下,这些阶段对应的服务在启动时执行一次。 local阶段从config drive中获取配置信息写入网络接口文件。network阶段完成磁盘格式化、分区、挂载等。config阶段执行配置任务。final阶段系统初始化完成,运行自动化工具如puppet、salt,执行用户定义脚本。 cloud-init使用模块指定任务,metadata决定结果。set_hostname模块根据metadata设置主机名。设置用户初始密码和安装软件是典型应用。 cloud-init源码解读 cloud-init核心代码使用抽象方法实现,遵循接口规范。主要目录包括定义类和函数、网络配置、模块初始化、系统发行版操作、配置文件管理、模块处理、数据源、事件报告等。 模块通过handle函数解析cloud config配置,并执行逻辑。数据源类扩展实现接口。handler处理用户数据。reporting框架记录事件信息。 cloud-init提供文件操作、日志管理、配置解析等辅助类。其他文件包括模板处理、日志格式定义、版本控制等。 cloud-init通过模块、datasource和配置文件实现云主机元数据管理和定制化。源码结构清晰,功能全面,是云环境定制的强大工具。